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各行各业的进步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自从18世纪初水泥问世以来,水泥混凝土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大宗建筑材料,随着水泥与混凝土生产制备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加之其环境友好性的凸显,国际上许多知名专家与学者,一致认为在21世纪水泥混凝土仍将作为主要的大宗建材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于对水泥的水化机理、水化特征和过程的研究,过去曾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将电化学理论与方法引人水泥化学领域,是一门前景广阔的研究课题,它将有助于人们从矿物微观结构,甚至在离子的水平上揭示矿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为水泥矿物的水化硬化性能赋予许多新的含义,并指导人们正确地对水泥矿物进行更深一步地研究。另外,对水化产物体系的研究。直接将分子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联系起来,也为水泥材料的设计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文分析了影响电阻率变化的因素,并利用非接触式电阻率测试仪研究水泥浆体在24h内的电阻率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电阻率曲线和水化热曲线变化趋势近似一致,可作为研究水化的一种新方法。试验首先用此仪器分别研究了溶液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时的电阻率,电阻率都随着数据的增大而增大。在此基础上,将粉煤灰、矿渣、硅粉掺入水泥,研究掺合料的水化-电学行为。结果表明;电阻率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随掺量的增加而增加,粉煤灰这一特性与上述不太一致。同时,每一条曲线都有先下降,再有一个平衡期,最后上升的趋势。本文同时用XRD和强度试验做了验证;并从离子的浓度方面做了分析。然后,又研究了不同掺合料在砂浆中的电阻率,其具有相同的趋势。接着,用莫斯锥研究了高效减水剂的饱和点;同时又对加入FDN,又加入了掺合料的水泥浆体进行了研究,其曲线具有和上述同样的规律。最后,本文用对不同掺合料10min和24h时的数据进行了拟合,发现10min拟合的曲线要比24h的要好。表明对于不同的掺合料,如果要建立和强度的关系,10min拟合的曲线要比24h要好。 电阻率曲线给我们提供了有关浆体水化的许多信息,比如凝结时间、水化阶段的划分、以及掺合料的物理和化学方面的信息等,这不仅是研究水泥水化的一种新方法,而且为今后进一步深入探讨水泥水化、凝结、硬化等性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于研究掺合料的活性也提供了一定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