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建筑设计综合遮阳的研究初探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jua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岭南襟山带水,主要山脉呈东北一西南走向,气候炎热,太阳辐射强烈,日照充足,全年太阳高度角在42°以上,这是岭南的气候特征。因此,岭南建筑便需要顾及防御不利的室外气候,首要解决遮阳防热的问题。 本文期望通过分析气候与遮阳的关系,抽取传统建筑中与遮阳相关的经验做法进行探讨,深入剖析现代岭南建筑的发展历程和现存问题,借鉴同类地区的遮阳做法与创新方法,在此基础上展望新时期岭南建筑遮阳设计的发展策略和创作途径,针对建筑设计结合遮阳的问题,探索适应岭南湿热气候的建筑遮阳模式,并进一步深入到不同类型的建筑可能采取的遮阳技术措施和节点构造。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纵向借鉴岭南遮阳的成熟做法、横向吸收类似气候环境的地区的创作经验,从设计结合遮阳的角度,寻求适应当代建筑功能和人们文化需求的遮阳设计方法。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由逐步推进的三大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是理论依据的建立。通过了解岭南的自然气候特征,综合分析岭南的太阳辐射特点和太阳“视行”规律,明确遮阳的目的、意义和作用,这些都是做好建筑遮阳的前提条件。这一部分奠定了遮阳是岭南建筑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的研究基础。第二部分是对岭南建筑遮阳设计发展历程的回顾,归纳总结其中的研究理论和经验做法,通过对岭南建筑设计现状的思考,明确产生该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一部分为展望岭南建筑的遮阳发展策略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第三部分是与遮阳相结合的建筑设计方法的探讨,是本文的重点。结合岭南及同类型地区的创作经验和做法,探讨适应岭南湿热气候的建筑遮阳设计思路,针对几种常见建筑类型,尝试提出相应的遮阳技术策略,以期激发有关结合遮阳的岭南建筑设计的新思考。
其他文献
近代中国,随着封建制度的解体、社会结构的变迁,旧的城市规划制度和方式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尤其以住宅区的规划和建设表现的最为突出,历史上的老北京独户居住的传统合院住
论文以中国古建筑中的雀替这一单独的木构件为题,立足于现存的雀替实物,以北京明清时期故宫古建筑上的雀替为主要参考依据,将各式雀替归纳与梳理,从雀替的外型直至雀替的尺寸
从学科发展动态来看,21世纪被不少学者称为“生态文明”的时代。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它的生态学化,即各学科与生态学的结合。在全球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城市总体布局中引
学位
行人以及步行行为曾经是道路的主题,生活性道路也曾经是市民活动的主要载体。然而在汽车交通飞速发展的今天,道路空间环境不再以人为本,道路的活力也日益衰退,生活性道路丧失以前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城镇城快速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人们尝试着用各种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解决城镇物质空间环境的问题的最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