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祀与北魏正统化的建构—兼及对东西魏及北齐北周的影响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前祭天是当时人们在无法用已有认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系列自认为正确的行为来表达对上苍敬畏的方式。秦汉时代及之后,统治者们发现自身的统治可以和对天的崇拜结合起来,实现政权的正统化。这一时期祭天的功利性和目的性明显增强,同时也是祭天快速发展的时期。本文讨论北魏郊祀制度的演变。以北魏主要皇帝为线索,突出北魏不同皇帝对于郊祀的态度和对郊祀制度的侧重和改变,以及这种改变背后的原因。北魏成功统治中国北方一个半世纪。实施汉化无疑是成功原因之一,礼仪的汉化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而在汉礼中重要的就是郊祀。故郊祀的汉化可看成是北魏王朝汉化的缩影。北魏早期的汉化是缓慢的。这一是由于学习本身需要时间,二是北魏高层在情感上很难迅速接受汉文化,因为北魏贵族将战场上的胜利当成了自身文化对汉文化的优势,带有一种傲慢的抵触。表现为故在拓跋珪建国时,代表鲜卑文化的西郊祭祀是主流,代表汉文化的南郊祭天只是鲜卑政权的点缀。但是随着统治北方时间的加长,拓跋贵族们对于自身的文化自信开始动摇。这种改变在孝文帝身上尤为明显,孝文帝在迁都洛阳时,废除了代表鲜卑文化的西郊祭天。这标志着对鲜卑文化的否定,而采用全面汉化的策略,以此来加强北魏的正统化建设。对于北魏来说,汉化是正统化的必经之路,而实现自身的正统塑造是汉化的必然结果。太和改制近乎是对拓跋民族文化的全盘否定。六镇之乱令北魏汉化之路严重受阻,鲜卑优先的政策重新盛行。即陈寅恪先生所说的“胡化逆流”。郊祀制度部分恢复到了北魏平城时期的样子。无论东西魏和北齐北,胡化一度占据上风。但在笔者看来经过孝文帝的改革的铺垫后,汉化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最后,对于汉化的态度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国运的长短。北齐背离历史大势,没能处理好鲜汉矛盾。虽处于中原经济繁华地区,最终亡国。北周地处西北,经济欠佳但在宇文泰以及后来的武帝的汉化改革措施下最终统一北方。本文的基本结论为少数民族想要征服一个像当时中原那样,已经形成了主体民族和主体文化的地区,大体上只能采用学习其文化和政治模式的方式来实现。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房地产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居高不下的房价不仅超出了居民的承受范围,还滋生出房地产投机现象,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正常发展。为了引导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先后进行了多次调控,但是历次的调控手段大多注重短期效应、不能长期发挥作用,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房地产调控机制成为政府未来的工作重点。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在优化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房地产市场的调控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从战略总体设计、实施方略与规划等层面做出了部署,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开展。为确保到2050年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必须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这就要求构建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新时代乡村振兴,需要成熟的乡村治理体系支撑,当前国内研究的主流是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该体系对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一直以来,党和国家都将人民放在第一位,人民过得好不好是党和国家最关心的事情。民生改善问题一直都是党的工作重心。多年来,我国民生改善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实现跨越式发展。但与此同时,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一大难题,我国民生改善事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较多问题。对我国民生改善水平进行评价,并找出在民生改善事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研究影响民生改善水平的因素,找到决胜2020全面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发展,经济体制也愈加完善,外部环境为房地产行业迅速扩张壮大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凭借着土地不断增值和房价迅速攀升,房地产行业得以蓬勃发展,进入到黄金时期。但是随着大量社会资本涌入,产业资金密集,导致了重资产占比畸高。运营成本高,竞争压力大等因素使得房地产行业利润率开始有下降的趋势。同时,政府为规范行业运营秩序,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解决当前炒房热、买房难等一系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多维贫困理论认为,贫困是由收入、健康、教育、居住和饮水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性的结果。健康是劳动力恢复和实现发展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人类实现全面发展的基础。因而,健康问题往往是引发贫困的关键因素。健康问题引发贫困陷阱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疾病支出造成
拓跋鲜卑为中国历史上最为活跃的游牧部族之一,创造了诸多辉煌的历史。关于拓跋鲜卑的早期历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史学界仍存在较多分歧,尤其是对拓跋鲜卑起源地的争议最为激烈。1980年,“嘎仙洞”的发现震惊了学界,从此,拓跋鲜卑的起源地被标明在地图上。伴随着大批学者的认可“嘎仙洞”为拓跋鲜卑起源地之外,依然有一批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本文分为三部分,分别就拓跋鲜卑的起源地、两次南迁过程诸事迹、拓跋部与其
仲裁裁决是否有效取决于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实践中的仲裁协议纷繁复杂,多数纠纷都源于仲裁协议的瑕疵问题,对仲裁协议效力产生异议和以此为由否定仲裁裁决效力的案例不胜枚举。世界各国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没有统一的标准来认定国际仲裁协议的效力,也没有普遍适用的国际公约。本文围绕中兴汽车与AG公司确认仲裁协议效力案进行分析,对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以及仲裁规则和仲裁机构的关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首先介绍案件基本情
白马藏族是藏族的一个分支,然而从族群的角度来看,白马藏族依旧还有很多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的课题,而民间故事是其重要的课题之一。白马藏族民间故事具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因而有着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第一,对白马藏族民间故事进行研究,有助于将白马藏族民间故事与国际民间故事类型相接轨、从而便于比较,进而丰富世界民间故事类型种类;第二,从故事类型角度研究某一区域或单一民族的民间故事,我们不仅能较全面地观
学位
泰国是一个具有优越自然条件的农业大国,稻米耕种历史悠久。在泰国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中,主要是通过扩大耕地面积的办法来达到提高总产量的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泰国农业耕地边境不断向边疆地带推进,耕地面积的扩张逐渐面临增长极限。20世纪60年代,泰国从国外引进“绿色革命”(Green Revolution)技术,该技术是以现代高产水稻良种的选育与推广为中心,增加化肥、农药、杀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