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探测声呐用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的建模、分析与控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3987057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下探测声呐依靠发射并接收具有一定特征的超声信号实现对水下目标的探测,是目前水下探测的主流技术手段之一。水下探测声呐需由运载船布放至水下进行目标探测,而其运载船在风浪流等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升沉运动,使水下探测声呐在升沉方向上发生位移。这将导致超声回波信号入射角发生变化,使探测声呐探测结果与实际数据产生较大偏差,严重降低声呐的使用性能。因此,为声呐运载船配备有效的升沉补偿系统,保证水下探测声呐的定深精度,将有效提高声呐设备的作业使用效能,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一个水下探测声呐布放的工程项目出发,设计了基于伺服电机驱动技术的主动升沉补偿系统,对系统进行建模并设计了控制策略,且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接着,建立了一个升沉补偿系统的误差模型,根据该模型分析了各误差源对补偿精度的影响,理论上验证系统的补偿精度满足设计需求。最后实验验证了该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的有效性以及误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介绍了升沉补偿系统的主要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了基于伺服电机驱动技术的主动升沉补偿系统方案并建立了各系统元件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方案,本文采用双闭环复合控制的思想设计轨迹跟踪环控制器和速度环控制器,利用结构不变性原理提出了前馈补偿控制器,实现了主动升沉补偿效果。同时,为克服系统的大惯量及时滞问题,考虑到实际舰船运动中存在的非线性非平稳性特征,采用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自回归预报模型对舰船运动进行在线预报。最终获得了完整的系统数学模型,将模型的正弦响应与搭建的升沉补偿系统实验平台采集的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以及所提控制策略的跟踪性能。
  (2)为验证系统的补偿精度是否满足设计需求,利用动力学方程以及系统数学模型,分析了测量元件、水动力与摩擦力等产生补偿误差的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得到各误差源数学模型。接下来,利用叠加原理建立了一个升沉补偿系统的总误差模型。根据该模型,可计算不同升沉幅值下该主动升沉补偿系统的总误差,计算结果表明了升沉补偿系统的补偿精度理论上可以满足设计需求。
  (3)对搭建的升沉补偿系统实验平台开发了人机交互界面和下位机控制软件并对本文的理论内容进行总体实验验证。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同时,所设计升沉补偿装置的补偿精度满足了期望的设计指标,与误差模型计算结果相符,验证了误差分析建立的误差模型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摘要:校内的景观设计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设计理念与结构都应该与学校的文化相结合。其中的校园景观也表达了该学校的教育理念,体现出一个学校的文化含蕴。因此在进行学校的景观设计时,应该将其融入与文化相关的设计元素。让整个校园书香四溢,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为教师营造一个充满文化底蕴的校园风光。在高职学校的办学中,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景观的设计,树立一个书香校园的形象,打开
期刊
流固耦合现象在自然界和工程应用中广泛存在,近年来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高度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多个柔性体相互耦合的问题成为研究的热门。本文采用格子玻尔兹曼—有限元—浸入边界法研究了三维空间中倒置柔性板系统的流固耦合问题:
  1.研究了线性剪切流中串联放置的柔性板系统的流固耦合问题,主要探索了弯曲刚度系数对柔性板变形模态的影响以及前后两柔性板间的相互影响。在目前的研究参数范围内发现,对于剪切流中串联放置的两个倒置柔性板,上游柔性板的运动与单个倒置柔性板在剪切流中的结果基本一致,下游板的存在会影响上游板的
摘要:自从步入信息化时代之后,我国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工作便开始迎来理念革新、教学环境调整等挑战,而这也是确保日后为社会实时性培养高素质、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前提保障。因此,笔者的任务,主要是在强调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改革的基础性规范原则之后,结合实际探讨现代高职美术教育改革和对应的人才培养有效策略,希望能够引起有关教学人员重视。  关键词:高职美术;教育改革;人才培养;规范原则;策略  高职教育事业自从
期刊
相比传统材料,复合材料具有着优良的力学性能,将复合材料应用于舰艇上,能够减轻结构的重量,提高船舶快速性,还能赋予舰艇隐身、降噪等重要功能。复合材料的力学特性与其铺层数,铺层角度等相关,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在舰船结构中应用涉及与钢质构件的连接问题,在连接处往往由于开孔、几何形状突变等因素造成应力偏高,并最终可能导致复合材料的强度失效。因此,研究复合材料与钢质构件的连接结构强度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首先,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玻璃钢复合材料夹芯板螺栓连接结构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弯曲与拉
作为主要的水下作战平台,隐蔽性是潜艇最显著的特性,也是其安全性和战斗力的保证。由动力装置引起的机械振动,是潜艇的主要噪声来源之一,而振动声辐射试验是获取其振动声辐射特性的重要手段。考虑到水下振动声辐射试验成本高、难度大,以基于陆上舱段振动试验预报水下整艇声振性能来替代水下整艇振动声辐射试验,具有较大的工程意义和应用价值。
  首先,针对陆上舱段在弹性支撑条件下的振动试验,研究弹性支撑对陆上舱段振动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建立弹性支撑到自由边界的修正方法。通过模态空间变换,推导弹性支撑对结构模态参数的影响,
对于结构的传统模态试验分析,一般方式是对结构施加外界激励,引起结构振动,采集结构测点的响应信号,然后利用测点的响应信号以及施加的外界激励力信号,就可以计算结构的频响函数,因为频响函数包含了结构的模态参数,所以可完成对结构的模态识别。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结构受到的激励实则为人为施加的外界激励,而并非是结构自身工作产生的激励信号。现如今,船舶的吨位和结构越来越大型化,工程师很难设计和制造出能让整个船体都产生振动的设备,虽然船舶在运行过程中所受到的外界激励能让整个船体都产生振动,但是我们却不能准确得到外界激励力信
随着陆地资源的开采与消耗,人类逐步迈向海洋领域,庞大的海洋系统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燃料以及生物等资源,近年来成为全球关注焦点。在此趋势下,海洋工程装备领域的发展受到极大的推动,水下机器人-机械手系统(UVMS)作为主力海工装备之一,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但由于UVMS属于非线性、强耦合、自由度冗余系统,对于UVMS的控制问题实际上是系统动力学问题,以及多自由度规划问题,这些是解决UVMS控制的核心。因此,本文基于实际工程项目,在UVMS动力学模型基础之上,研究水下机器人-双臂机械手系统动力学建模,分析手艇
在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政策实施背景下,随着海上经贸活动的增多,事故与险情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现有有人搜救力量在应对海上突发事故的应急搜救任务中,面临大面积长时间的搜寻作业、有人搜寻力量不足难以全覆盖搜寻区域等挑战。为了解决有人搜寻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设计基于喷水推进无人艇的水上遇险目标搜寻规划。基于随机粒子仿真计算高概率搜寻区域,提高特定区域内落水人员搜寻的包含概率。接着,以搜寻发现概率和能量消耗为优化指标,利用并列选择遗传算法进行搜寻平行线扫描方向和搜寻间距优化,并结合无人艇转弯操纵性约束,规划适合无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在国内爆发,受疫情影响中国的医疗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河南作为受到疫情影响的人口大省,在无特效药治疗病症的不利局面下,医护服装发挥出防护病毒、保障生命的重要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现代医护服装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归纳研究在疫情期间医护服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医护文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提出针对疫情期间应用的新型医护服装设计思
期刊
摘要:伴随科技的发展,是认知逻辑将科技与艺术实现了相对较好的融合,带动了艺术水平不断提高。这是科技与艺术那种相辅相成和互相作用结果,带来的益处,让人们获得了良好的审美体验。  关键词:认知逻辑视角;科技与艺术;关联分析  目前,逻辑与科技和艺术关联性的讨论,是愈加趋向相对的激烈,并由此引起了社会各界有关人士的广泛关注。在认知逻辑这样一个背景下,研究或思考科技与艺术进行碰撞而产生火花问题,探索科技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