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正迎来一个追求权利平等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新时代,公平正义不仅是新时代最鲜明的特征,也是新时期政府治理变革的核心主题及目标诉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有利于保障广大农民享有公共服务的平等权利,而且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深化和推进改革及助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和本质要求。尽管人们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价值与意义达成共识,但具体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方式、农村公共服务的组织提供方式与运作机制以及在此背景下政府治理体系调适等问题,迄今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和认识。本项研究立足于社会结构性转型及时代主题转向的时空场域,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研究旨趣,选取社区建设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治理这一当下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制度创新作为叙事主线,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相继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的历史发展及制度变迁、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改革的现实动因及制度设计、公共服务社区化中的政府治理转型及社会协同机制创新、国外公共服务的历史流变及改革趋向进行了系统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公共服务社区化的基本做法、典型模式、成效经验及存在的棘手问题,并尝试性提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治理互赖的目标模式及路径选择。本研究以多中心治理和社会资本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治理互赖模型为分析工具,遵照“文献梳理——历史回眸——实证调查——国外借鉴——理论建构与政策建议”的技术路线展开。不仅有利于从实践上回应“理论关切”和现实课题,探讨新时期农村公共服务的改革方向及构建新型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具体路径和方式,而且有利于从理论上进一步丰富农村社区公共服务及地方治理等相关领域研究,透过公共服务“视窗”求索实现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及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良方。全文共涵盖一绪论、六章、一结语三大部分。绪论主要阐释选题的缘起与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扫描、相关概念厘定与阐释、理论基础与分析工具等;结语对本研究进行总结,交代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展望。除开绪论和结语外,主体部分由六章构成。第一章从历史的维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公共服务的制度安排进行回顾。在人民公社、村民自治以及后税费改革三个时期,农村公共服务的组织方式、运作机制呈现从“集体办”、“农民办”向“国家办”的总体发展趋势。第二章从现实的维度考察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改革的缘起动因与制度运作。通过科学规划和全力打造新型农村社区平台,整合各方面力量和资源依托社区提供服务,不仅有效地将政府公共服务延伸进乡村,而且改变了农村软弱化和碎片化的治理体系,重塑了以农村社区为枢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组织载体,为实现乡村资源内部重组、城乡资源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奠定了前提和基础。第三章主要从渗透能力、汲取能力、协调能力三个层面阐释公共服务社区化背景下政府治理转型的机制机理。首先,在渗透能力方面,从行政管治到服务嵌入,以服务增进社区认同及重塑政府合法性基础;其次,在汲取能力方面,从“汲取”到“普惠”,乡村逐步由集体服务、自我服务迈向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再次,在协调能力方面,从“整合”到“互构”,改变过去单向度自上而下行政整合的思维惯性,实现农村公共服务治理“国家在场”与“社会协力”的联动。第四章借助社会资本理论进一步分析和考察公共服务社区化中的社会协同机制创新。本章对社区建设背景下社会资本的生长状况进行实证考察,对公共服务社区化的基本形式、政府治理方式创新以及政社协同治理的绩效与转型困境进行了系统分析。第五章将视野进一步投向国外,纵览国外公共服务的历史流变和改革趋向,阐发国外经验对我国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改革的启示价值。第六章尝试性提出农村社区公共服务治理互赖的目标模型及路径选择。基于治理互赖的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的目标旨在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一体化和多元化,需要从政府、社区、居民三个层面进行努力和具体推进。开展本项研究,试图实现如下几个方面的创新:一是选题立意的创新。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完善基层治理体系角度研究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改革,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时代主题及新时期政府治理改革的目标任务相契合。二是分析工具的创新。尝试借鉴和运用治理互赖的模型工具分析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及政府治理变革问题,与国内同类研究比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三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立足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在对样本个案进行实地调查和深入解剖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个案分析、问卷调查、量化统计、理论归纳和演绎等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实现理论阐释与田野调查的相得益彰。四是学术观点的创新。针对社区建设背景下农村公共服务“国家化”的趋势,本研究提出公共服务社区化是政府、市场、社会多中心治理互赖的合作生产过程,需要从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及培育社区“微自治”能力两个层面同时“着力”。该理论主张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并展现了一定的理论远见。五是政策建议的创新。文中提出的改革和完善政府治理体系和架构,构建跨部门合作治理机制,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治理能力以及草根社区承接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等政策建议和观点主张,对于改变农村公共服务碎片化治理的状况、形成政社合作共治的善治格局以及推进政府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