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是古今中外学者探求和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对生活的无限向往与追求。正是因为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致使人们不断的探索实现幸福的途径和方法。回顾以往的哲学家对幸福的研究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幸福观理论体系,直到马克思的出现,他立足于唯物史观,在吸收前人的幸福理论精髓的同时克服了前人幸福理论中存在的片面性和直观性,关注人民的苦难通过对现世社会中人的本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研究建立了全面系统的幸福观思想体系。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条件的满足并没有让人感到幸福相反让人越来越不幸福,这是“幸福的异化”,是精神世界极度空虚的表现。一方面说明了物质的满足并不等同于幸福;另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幸福的理解并不深入,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幸福观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以及主要内容和当代意义做一个系统的梳理,纠正人们对幸福观理解的偏差,帮助人们树立科学合理的幸福观。马克思幸福观是当代中国幸福思想的理论基础,也是实现人民幸福生活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依据。本文总共分四个章节,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并且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明确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马克思幸福观的理论渊源”主要是从感性主义、理性主义、基督教三个幸福观派别进行了理论梳理选取几个代表性的人物阐述他们对幸福观的研究,为后世马克思幸福观的发展做好理论铺垫。第二章“马克思幸福观的形成过程”首先介绍了马克思幸福观形成的理论背景,关于理论背景的介绍有利于承接下文的发展脉络,其次将马克思幸福观的形成过程分为萌芽与发展、确立、深化三个阶段并且对三个阶段中出现的经典著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对经典著作的解读可以对马克思幸福观的发展轨迹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第三章“马克思幸福观的主要内容”首先对幸福的概念做一个基本的阐述,主要从幸福的基本理念,幸福的基本内涵以及幸福的基本价值三个方面来论述;其次系统的解读了马克思幸福观的逻辑架构,主要从四个方面:第一,马克思幸福观必须立足于现实世界,第二,人们必须通过实践劳动来获取幸福,第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对于实现幸福的意义,第四,共产主义社会是实现幸福的最高社会形态;最后对幸福观的特征作了四个方面的揭示。第四章“马克思幸福观的当代观照”本章节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分析幸福观的现实意义,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分析了当今幸福观的异化现象,帮助人们用科学的幸福观理论指导生活,树立正确的三观,获得真正的幸福生活。总而言之,研究马克思幸福观,不是简单的理解它的背景、内容、特征和意义,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马克思幸福观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寻找幸福,得到幸福,树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幸福观,文章的意义就在于此。只有个人实现幸福,社会才会进步,国家才会繁荣,共产主义社会才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