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蓝矮病作为我国西北部地区小麦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生产安全。小麦蓝矮病的病原是小麦蓝矮植原体,在田间小麦.蓝矮植原体.由.介体条沙叶蝉传播危害。目前对于介体条沙叶蝉内小麦蓝矮植原体分布定位与带毒量的检测,主要采用了电子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检测存在的缺点主要有:制样时间长、检测设备昂贵,;不能在组织整体水平上对小麦蓝矮植原体的定位进行观察。本实验通过利用免疫荧光标记的方法,标记到了条沙叶蝉内的小麦蓝矮植原体。该方法可以对条沙叶蝉内小麦蓝矮植原体的分布进行实时的定位观察,明确了叶蝉内的带毒部位。本实验为探索小麦蓝矮植原体在条沙叶蝉内的循回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陕西韩城未发病小麦田块捕捉条沙叶蝉,人工养殖后,收集若虫饲养在无毒小麦上,繁殖得到无毒条沙叶蝉。把无毒条沙叶蝉转移至感染小麦蓝矮植原体的小麦病株上饲毒,在饲毒的不同时间,提取饲毒条沙叶蝉单头DNA,使用巢式PCR扩增的方法,检测饲毒条沙叶蝉的获毒率。实验结果发现条沙叶蝉饲毒7 d时,条沙叶蝉的获毒率可以达到80%以上,条沙叶蝉可用于后续荧光标记试验。提取充分获毒的条沙叶蝉总蛋白,与实验室王强师兄制备的小麦蓝矮植原体免疫膜蛋白(IMP)多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表明在饲毒条沙叶蝉在21Kda处有特异性条带的存在,与预测的IMP蛋白大小相吻合,而健康条沙叶蝉未出现此条带。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IMP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良好,可以用于后续荧光标记实验。基于上述实验结果,解剖获毒7 d条沙叶蝉,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实验。在获毒条沙叶蝉唾液腺,前,中肠均检测到清晰的绿色点状荧光,而健康条沙叶蝉未检测到绿色点状荧光的存在,表明成功定位到了获毒条沙叶蝉内的小麦蓝矮植原体,明确了叶蝉内的带毒部位。表明所建立的荧光免疫标记方法可以对条沙叶蝉内小麦蓝矮植原体的分布进行实时的检测,对小麦蓝矮植原体的分布进行直观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