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矫正制度是人类刑罚理念的又一次重大转变,改变了以往的单纯的惩罚、报应观念,开始更加关注于通过教育的方式使罪犯重新回归社会。社区矫正作为正式制度设计在西方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我国的运行却仅仅十余年。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区矫正实践的新阶段,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任务越来越紧迫。为了进一步深化社区矫正刑罚实践,除借鉴西方社区矫正理论和实务外,梳理总结本土社区矫正经验、教训和问题显得更为重要和直接。本文首先阐述了社区矫正的基本内涵及支撑其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接着介绍了河北省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具体做法,提出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对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刑罚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期对这一制度的发展完善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本文除前言与结语部分主要分为以下四方面:第一部分介绍了社区矫正制度的主要基础理论。包括社区矫正的概念、特征、理论基础等等。第二部分以河北省为例,对我国现阶段的社区矫正实践做了介绍。全方位介绍了河北省社区矫正工作的试点情况,总结了河北省社区矫正取得的一些成就:首创协议书制度和必接制度;建立了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打造“五位一体”工作格局,在监督管理和教育改造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初步构建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基本框架,收到了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第三部分在分析河北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折射出我国现阶段社区矫正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社区矫正制度立法不充分;社区矫正理念不足;社区矫正队伍设施建设落后;缺乏经费保障和相应的监督机制;我国社区基础薄弱,制约了社区矫正制度的开展等等。最后一部分是关于社区矫正制度的完善。针对社区矫正试点实行中已经发现的和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立法模式、制度保障和社会层面提出了相对应的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