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饲草产业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燕麦在食用价值、饲用价值及生态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再加上燕麦对不良生境具有独特的适应能力,在我国牧区和农牧交错区的发展很快。然而北方冬季牲畜面临着严重的饲料不足问题,饲料产量最大化迫在眉睫。试验于2017年5~8月在山西省右玉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 17个燕麦品种和不同施氮量(0、30、60、90、120、150、180 kg.hm-2)对燕麦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旨在为晋北地区饲用燕麦推广及施肥管理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燕麦品种之间主要农艺性状及鲜干草产量的差异显著(P<0.05)。其中,太阳神的株高(137.22 cm)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爱沃的鲜草产量(49.86kg ·hm-2)显著高于其他品种,魅力(11.51 kg· hm-2)和牧乐思(11.85kg·hm-2 的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2)不同燕麦品种之间营养成分的差异显著(P<0.05)。牧王的CP含量(13.73%)显著高于其他品种,牧王的WSC含量(16.1%)显著高于除爱沃(14.85%)和锋利(14.89%)以外的其他品种,领袖的RFV(114.67)显著高于除美达(109.37)以外的其他品种。(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牧王、牧乐思、爱沃和贝勒2的综合得分较高,在农艺性状、产量和营养品质方面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晋北农牧交错区推广种植。(4)施氮对燕麦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有显著影响(P<0.05),施氮量与鲜干草产量、干物质产量、CP含量、WSC含量、NDF含量均成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当施氮量为N90和N120时,燕麦的产量、品质及适口性表现较好。因此,在晋北农牧交错带燕麦的最佳施氮量为90~120 kg·hm-2。(5)通过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干物质产量与株高和茎粗的最优回归方程为_y=-9.583+0.123x1+0.803x2(2=0.611,F=14.149**),株高和茎粗是对燕麦干物质产量产生作用最主要的两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