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郑州市校园足球在国内、国际赛场上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表明校园足球赛事的成功举办和竞赛体系的建立对其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校园足球赛事的研究有利于全面了解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在郑州市的发展状况。本文以郑州市2017年度举办的四次校园足球联赛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赛事的组织管理情况、参赛队情况及影响因素三方面进行分析,力求找出2017年度郑州市校园足球举办四次赛事开展现状的共同点,以及赛事未来的提升方向,为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在郑州市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赛事的组织管理机构健全,有严密的策划、执行、仲裁等分工,并且在教育部门中设有专门的校园足球办公室领导小组和执行机构。但是赛事缺乏社会力量和商业资本的注入,赛事的经费投入完全依靠政府部门的拨款,赛事影响力、规范和专业化程度都有待加强。二、赛事的赛制设置合理,竞赛分组细致,鼓励不同学级、不同性别、不同训练程度的参赛队都在相应组别内参赛,增加了普通学生参与校园足球赛事的机会,扩大了校园足球人口和普及面积。但是赛程安排过于集中,多为学期中间的上课时间开展,在7-10天内一次性结束所有比赛,不利于运动员的足球技能培养和巩固。三、2017年度举行了多次赛事,比赛场次符合小学-初中-高中三级联赛的比例设置,全年竞赛场次达到2200多场,为校园足球队伍积累了大量的比赛经验,为队伍参加更高水平层次的赛事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是女足的比赛场次仅占到男足比赛场次的14%,男女参赛比例巨大,女足的发展空间巨大。四、赛事安全保障主要靠现场的医疗急救设施和球队保险来维持,郑州市校足办为校园足球赛事专门联合中国平安设立了特殊险种,在各个赛点也设立了医疗点和救助站,符合赛事安全保障的需要。五、赛事赛点分布较为均衡,郑州市内各区均设置了赛点,缺乏专业的标准场地,郑州市中小学多为11人制或7人制球场,需要五人制比赛的场地不得不依靠设备进行分隔,比赛场地之间容易相互干扰而中断比赛。六、赛事仲裁队伍庞大,能够满足多个赛点同时开赛的需要,但是裁判员流动性过大,大部分青年裁判来自郑州市辖区内的八所高校大学生,随着学生升学和就业,每年都需要不断扩充裁判员队伍。七、赛事球队的分布较为均衡,郑州市辖区内的九个区都有队参赛,但是传统的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的参赛队比重还是远远高于新建的经开区、高新区、郑东新区、航空港区。八、校园足球学校领导层、队伍教练的决策和意见对球队的参赛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部分学校因为担心参赛无法取得满意的成绩而组织学生参赛,学生运动员基本都是未成年人范畴,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学业压力也是影响他们能够参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