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变迁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huan879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已有50多年的历史,实践证明,辅导员制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大学生发展指导和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对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解决辅导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如何推动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很多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大多是对于高校辅导员历史发展的过程介绍、辅导员工作的现实白描及在现在制度框架下如何激励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的研究,对于高校辅导员的制度本身的研究尚很欠缺。本研究从制度变迁的角度出发,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对辅导员制度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制度变迁的因素,进行预测和制度设计,为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提供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围绕辅导员制度变迁这一主题,除了导论,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梳理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史,并从辅导员制度的四个发展阶段中总结辅导员制度的变化。第二部分,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中国辅导员制度进行实证研究,并对辅导员制度的基本问题进行讨论。第三部分,用制度变迁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本部分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变迁的政治基础、社会基础,进而分析了辅导员制度变迁的模型,最后对辅导员制度在指导思想、运行制度、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和人员构成等方面的制度变迁进行了分析,得出辅导员制度变迁的路径为:从“政治化”到“政治化”加入“社会化”的内容。第四部分,介绍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学生事务管理的先进经验,包括美国、英国、香港、德国、日本的学生事务管理的经验,并将中外(美国)辅导员制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五部分,根据制度变迁的理论,分析中国辅导员制度变迁的趋势,同时借鉴了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探讨辅导员制度创新途径。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信息时代的到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并且,信息技术的出现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改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教师来说,信息化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模
随着学习分析技术中一系列道德安全和数据管理问题的出现,学习分析政策研究成为各国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为了验证SHEILA框架对我国学习分析政策的制定有指导作用,研究从学习分
学位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如何向课堂要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人们开始寻求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并且尝试着把影视资源
税收计划的作用原理就是需要运用行之有效并且科学的测算方法,制订一定时期内的收入目标和任务,使得税务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税收的征收管理,切实维护国家权益,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