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危机下的中国宪政运动——以20世纪30年代天津《益世报》为中心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oqwr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20世纪30年代的宪政运动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笔者认为这一课题有相当大的学术意义。虽然历史研究的意义有多种,但笔者始终认为历史研究的学术意义最重要。  第一、30年代的宪政运动是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20世纪20年代以期的宪政运动,下启20世纪40年代的宪政运动,30年代宪政运动重要的过渡性作用就一目了然。30年代的宪政运动是近代中国宪政运动的重要一环,对它的深入研究,可以使得近代宪政运动显得更为完整化与系统化。  第二、对30年代宪政运动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一个特殊历史语境中,中国宪政运动所显示出来的特征。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如何应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当时中国社会采取的一切政策措施都必须适应这一根本问题的需要,宪政运动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在当时运动中看到的最流行的标语口号是: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国必自伐而后人必伐之。也就是说是,要抵御外患,必须先解决自侮;要纾解日益严峻的国难,必须要振兴整个民族;要使民族复兴,则必须以速行宪政为其政治前提。这就是30年代自由派知识分子要求宪政的内在逻辑。30年代的宪政运动与此前之后的宪政运动相比,呈现出自身的特征:(1)这场运动是国民党与自由派知识分子相互作用、共同努力的结果。(2)在宪政问题上,国内各派之间并没有达成共识。即使在自由派知识分子内部,有关宪政的作用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3)30年代宪政运动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后果是:国民党与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渐次疏离。这场运动没有加强双方间的关系,反而使彼此之间不断产生厌恶之感。随着彼此间了解的加深,双方间的关系愈来愈疏远。自由派知识分子对国民党关系的疏离,为抗战爆发后,双方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这一后果,大概是运动开始之初,谁都没有想到的结果。  第三、对30年代宪政运动的研究,有助于填补学术研究领域的空白。  与此同时,本课题将以天津《益世报》作为研究宪政运动的平台,研究宪政运动中不同思想的论争,重点研究思想的变化而非运动本身,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侧重于思想史而非政治史。  本文的研究主要分两大部分:  1、国民党的宪政活动。首先是国民党从训政大纲到约法制定的转变,包括了对太原约法与训政时期约法的分析,指出太原约法在保障人民权利方面比训政时期约法更为优越。其次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之时,国民党内部要求宪政的呼声开始高涨。国民党内的改革派要求速行宪政,而国民党主流派虽不反对实行宪政,但主张缓行,从而引发广泛的宪政之争。再次,四中全会后,由孙科主导的立法院开始了宪法起草工作,国民党的宪政活动达到高潮。  2、民间宪政运动。首先,自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自由派知识分子就对党国体制展开了批判。其次,九一八事变国难空前,触发了民间宪政运动的广泛发展,对国民党的批判进一步加强。再次,对国民党的训政理论展开了全面的批判。再次,围绕着宪草,自由派知识分子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与建构方案。最后,在国难当头之际,自由派知识分子虽然不赞成共产党的理论政策和武装斗争,但主张允许共产党的合法存在,主张团结共产党在内的所有党派共同抗日,这为将来自由派知识分子与共产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在欧洲,十八世纪既是一个转型的世纪,又是一个启蒙的世纪,而作为启蒙知识分子的休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了他的"文明"探索.对于休谟,长期以来,学界中存在着诸
该文用社会分层理论对抗战以前烟台社会各阶层进行了分析,从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角度,展现烟台开埠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现代化进程.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
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添加剂在其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由于其可能存在的一些安全问题以及已发生的一些由于乱加,过量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引发食品安全事件让社会
本文主要利用湖北省档案馆现存关于湖北"两年禁毒,六年禁烟"运动期间的原始档案,研讨"两年禁毒,六年禁烟"时期湖北省政府对于烟毒的禁政行为,笔者希望通过对以湖北地区为代表
商会是在清末民初国家处于弱势的时候产生、发展起来的,以往对它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这一时期.文本利用档案资料,以苏州商会为例,首次对1927至1937年间强势国家与商会的关系作
唐后期五代宋初,佛教信仰几乎成为了敦煌人"一般的知识与信仰"的主体部分,对大部分信众而言,探讨深奥难懂的佛教义理,远不及实践功德活动更能表达他们的虔诚,因此在当时的敦
  中国近代宪政思想的萌发根源于西方先进文明的冲击,而它的发展则与近代中国日益严峻的经济、政治、文化解体和制度性危机密不可分。民初知识分子群体的宪政思想上承清末,在
月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归德镇月庄村东,此遗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其后共进行了三次发掘(据目前情况分析,张官遗址与月庄遗址文化内涵十分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