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F-β1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实验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ocoo_dani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p1(TGF-β1)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2) 探讨TGF-β1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以及在体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是否表达CTGF。 方法:(1) 通过不同浓度TGF-β1(0.1、1、10ng/ml)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诱导培养48h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TGF-β1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2) 通过不同浓度TGF-β1(0.1、1、10ng/ml)对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诱导培养8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医学图像分析软件,检测TGF-β1对晶状体上皮细胞诱导表达CTGF的影响;对体外培养的人类老年性白内障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进行诱导培养8h后,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TGF-β1对晶状体上皮细胞诱导表达CTGF的影响;检测在体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是否表达CTGF。 结果:(1) MTT比色法检测结果表明:反映不同浓度TGF-β1(0.1、1、10ng/ml)对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影响的A值分别为0.081±0.012、0.078±0.009、0.0664±0.014,表明TGF-β1对体外培养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这种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P<0.05或P<0.01),抑制率从15.8%增加到31.9%;(2) 反映不同浓度TGF-β1(0.1、1、10ng/ml)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诱导表达CTGF影响的AOD值分别为0.153±0.013、0.190±0.012、0.208±0.019,表明TGF-β1能够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CTGF,并且这种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每两组之间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TGF-β1亦能够诱导人类老年性白内障的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CTGF;在体老年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并无CTGF的表达。 结论:TGF-β1能够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以及促进其下游介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在实验条件下(0.1、1、10ng/ml)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研究结果表明后囊混浊的形成机制可能与晶状体上皮细胞被诱导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有关,为探讨后囊混浊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摘 要: 离子迁移谱(IMS)在痕量化学物探测方面已有广泛应用,而热解析是用于IMS的液体和固体样品进样的重要手段,热解析的温度是控制重点。以数据采集卡PCI2300和固态继电器构成的温度控制系统,对样品进行加热,从而实现样品的蒸发,通过载气实现进样,以实现热解析。PC机对执行设备固态继电器的通断控制,控制加热带通与断,实现对迁移管进气温度的控制,进气温度用K型的热电偶检测,送入PC机进行PI运算
目的1.设计针对H.pylori菌种特异性及其毒力相关基因位点的引物,建立H.pylori鉴定、毒力相关基因的25重体系的多重基因分析系统。2.评估H.pylori多重基因分析系统检测幽门螺
目的 采用杜克雷嗜血杆菌选择性培养基,培养临床生殖器溃疡标本,以观察临床生殖器溃疡患者中软下疳的发病率。 方法 收集临床生殖器溃疡标本,每例患者收集六份,接种于V-Agar、GC-CtS、C-HgCh、MH-HBC(改良)、MH-HBC等五种自制的杜克雷嗜血杆菌选择性培养基,培养阳性者分别作碱性磷酸酶试验(Alkaline phosphatase)、过氧化氢酶试验(Catalas
摘 要: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中针对学生已有经验也就是现有知识水平,从学生熟悉现象入手,提出驱动性的、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诱发学生探究动机,从而维持和促进探究活动展开,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  关键词: 化学教学 课堂问题 有效性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
在新课程标准的改革要求中,将科学探究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科学探究是指让学生自己针对相关任务和问题,主动运用各种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化学实验中的运用最广泛。在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中,主要以教师单方面的传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学习中的自主性。新课标提出科学探究的教学要求,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和敢于实践的精神。  1.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