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O2晶面依赖的Ir/TiO2催化剂在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wei0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α,β-不饱和醇是香料、医药等重要精细化工产品生产过程中广泛使用的中间体,传统工业上主要通过强还原剂对α,β-不饱和醛进行还原生产。虽然该反应收率比较高,但存在反应条件苛刻、三废严重等问题。而通过H2选择性催化加氢属于原子经济反应,更环保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然而α,β-不饱和醛分子中含有共轭的C=C键和C=O键,且C=C键在热力学和动力学上均比C=O键更容易加氢,从而导致不饱和醇选择性较低。因此如何提高α,β-不饱和醛分子中C=O键的加氢选择性是催化领域中一项挑战性的课题。巴豆醛属于典型的α,β-不饱和醛,常使用可还原性载体负载的贵金属催化剂进行加氢得到巴豆醇。大量研究表明,通过调控金属-载体界面结构的性质可以有效提高巴豆醛的加氢反应性能,但对金属-载体界面的作用机制尚不明晰。其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方法制备的粉末催化剂由于载体表面结构的复杂性造成多种位点的存在,不利于建立清晰的构-效关系。因此构筑结构相对简单、可控的模型催化剂体系,是解决该难题的关键。基于以上考虑,本论文以优先暴露{101}、{100}和{001}晶面的不同形貌锐钛矿TiO2纳米晶为载体的Ir/TiO2催化剂为研究对象,以晶面依赖的Ir-TiOx相互作用为重点研究目标,考察了 Ir/TiO2催化剂在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反应中的构-效关系和反应机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以优先暴露{101}、{100}和{001}晶面的不同形貌TiO2纳米晶为载体制备了 Ir/TiO2催化剂,发现不同Ir/TiO2催化剂的气相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反应性能显著依赖于TiO2晶面。不同Ir/TiO2催化剂中Ir粒径尺寸大小相近(约1.3 nm),但在80℃时Ir/TiO2-{101}表现出最好的反应性能,其初始巴豆醛反应速率为166.1 pmolgIr-1s-1,巴豆醇生成 TOF 为 0.022 s-1,分别比 Ir/TiO2-{001}催化剂高出5倍和7倍。同时在准稳态阶段时各个催化剂对巴豆醇的选择性大小排序为Ir/TiO2-{101}(70.6%)>Ir/TiO2-{100}(63.6%)>Ir/TiO2-{001}(61.4%)。研究结果表明Ir/TiO2催化剂的反应行为与TiO2晶面依赖的氧缺位密切相关。催化剂表面的氧缺位作为酸性位点为巴豆醛分子中的C=O键提供了吸附位。因此,与Ir/TiO2-{001}相比,Ir/TiO2-{101}中较高的氧缺位浓度是其性能提高的原因。同时研究发现巴豆醛或者产物在催化剂表面进行强吸附和脱羰基反应产生的CO中毒是引起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催化剂表面的缺陷物种对底物吸附行为的重要影响。(2)进一步系统研究了不同的预处理条件(不同温度下H2还原和O2再氧化)对Ir/TiO2催化剂的气相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多种技术研究发现不同预处理条件显著改变了Ir-TiOx相互作用,包括Ir的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及催化剂表面酸性。这种相互作用与TiO2的晶面密切相关,从而改变了 Ir/TiO2催化剂的加氢反应行为。研究发现经300℃预还原的Ir/TiO2-{101}催化剂其反应性能最好。这是由于Ir/TiO2-{101}催化剂表面Ir0浓度最高,表面酸度适中,因此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同时研究表明Ir-TiOx界面在反应中的协同作用,对H2和巴豆醛分子中C=O键的吸附和活化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当催化剂经过400℃的H2预还原后,由于产生了强的金属-载体相互作用(SMSI)使得TiOx对Ir粒子进行了包裹从而导致Ir-TiOx界面缺失,从而降低了其巴豆醛加氢性能。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对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反应的重要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并有助于通过调节金属-载体相互作用设计更有活性的催化剂。(3)同时调变Ir的颗粒尺寸(Ir单原子、Ir纳米团簇和Ir纳米颗粒)和TiO2晶面(TiO2-{101}、TiO2-{100}和 TiO2-{001})构筑了一系列具有不同 Ir-TiOx界面结构的Ir/TiO2催化剂,研究了不同Ir-TiOx界面性质对巴豆醛选择性加氢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催化剂中Ir的粒径尺寸由单原子增大到纳米颗粒时,越有利于Ir0的生成,其反应活性和选择性均随之提高。其中TiO2-{101}负载的Ir纳米颗粒催化剂分别在气相和液相反应中对生成巴豆醇的选择性可达到80.1和86.0%。其原位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在单原子和纳米团簇Ir负载的催化剂中,巴豆醛分子中的C=O键倾向于在Ir-TiOx界面处以di-σco模式吸附活化,但前者的加氢反应明显受到了抑制,归因于单原子催化剂中Ir0 比例较低且缺乏足够的Ir表面用于吸附解离H2。在纳米颗粒Ir催化剂中,由于Ir粒径尺寸较大且Ir0含量较高,有利于增强Ir-TiOx界面上的氢溢流作用,从而抑制了巴豆醛分子在Ir-TiOx界面上的吸附,使得巴豆醛分子中的C=O键作为Lewis碱吸附在作为Lewis酸性位点的表面氧缺位上,并与溢流的氢物种反应生成巴豆醇。该研究结果成功揭示了 Ir-TiOx界面结构依赖的巴豆醛分子吸附活化模式及其反应机制。(4)以 TiO2-{101}纳米晶为载体,以 H2IrC16、(NH4)2IrC16 和 Ir(acac)3 为 Ir 前驱体,制备了一系列Ir/TiO2催化剂。研究发现Ir前驱体的选择显著改变了催化剂中Ir-TiOx的相互作用,从而对Ir物种的几何和电子性质、催化剂的还原性和表面酸性以及巴豆醛加氢反应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以(NH4)2IrC16为前驱体的Ir/TiO2催化剂的初始巴豆醛加氢反应速率和巴豆醇生成TOF均为最高,分别108.2 μmol gIr-1s-1和0.0174 s-1,而稳态活性与其他文献中报道的Ir/TiO2催化剂性能相当。研究表明,这是归因于该催化剂中较高的Ir分散度和表面Ir0浓度以及较高的表面酸性,表明Ir-TiOx界面在巴豆醛加氢反应中的协同催化作用。上述研究成果充分证明了催化剂中金属-载体界面在巴豆醛加氢反应中的重要影响,其中载体的氧缺位(酸性)和金属性质(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是共同影响催化剂加氢性能的关键因素。因此本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为高效巴豆醛加氢催化剂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和实验借鉴,并可推广到其他α,β-不饱和醛的选择性加氢反应;同时,以氢气为还原剂的加氢反应与传统还原剂相比,具有更高的原子经济性和更低的反应能耗,并极大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因此更符合绿色化工的要求。
其他文献
学位
在培智学校开展音乐教育和康复训练活动中,《唱游与律动》是一门基础且重要的课程,在提高培智生生命质量、开发潜能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通过规划唱游与律动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将学生带入多姿多彩的欣赏与体验情境,吸引注意力,矫正不良情绪,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这对培智生身心和谐发展大有益处。
农民收入问题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受到广泛重视。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际月度面板数据,以农业保险发展为出发点,分析其对农业收入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农业保费覆盖密度与农民收入关系显著为正,表明农业保险能够促进农民收入。为避免存在内生性问题,通过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分析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带来的效应,验证了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力。
通过对2017—2019年认定的278项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的描述性研究发现:我国高等工程教育领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存在地区间分布的不平衡,目前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资源丰富的东部地区;负责人主体是教授,且大都具有行政职务,一线从事实验教学的工程和实验技术人员参与很少;主题相对集中,传统专业基础类教学项目比重较大,面向新工科的项目偏少。基于此,未来工程领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应注重突出
大量的研究表明,汉语与音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汉语是少数几种具有声调的语言,其声调的高低和乐曲的节奏是一致的。当前,汉语课堂上运用音乐的情况也很多,但是,音乐教学的总体设计相对简单,音乐运用的方式也相对单一,并没有进行立体化的运用。而音乐的伴奏、节拍、旋律等可以很好地适应儿童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因此本文将根据达尔克罗兹教授提出的体态-律动教学法,结合对外汉语的实际教学,将音乐、节奏、体态、动作等方
学位
为了研究粪肠球菌Z096对副溶血弧菌生物被膜和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系统的抑制作用,采用竞争、清除、排阻三种方式模拟Z096与副溶血弧菌在微菌落环境中的相互作用,并进一步探究了Z096的提取物(Z096-E)对副溶血弧菌生物被膜形成、成熟生物被膜清除、细胞表面疏水性、自聚性、QS信号分子AI-2活性、群集泳动能力以及胞外多糖和蛋白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Z096可通过竞争、清
宗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的场所,是儒家文化的体现。宗祠又称为祠堂,从古至今,祠堂都拥有高于一切、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也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作为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汤氏祠堂具有木雕、砖雕、石雕、灰塑以及彩绘等各种别具一格的装饰艺术特色,有着浓厚的民族气息与地方特色。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取证与文献调研等方法,从光绪十四年的汤氏祠堂历史文化背景入手,对其古建筑装饰艺术的特色和寓意进行深入分析,意在探索其装饰艺术对后
<正>近年来,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崭新的动力。不容忽视的是,在发展过程中,数字经济也呈现出集中度越来越高的趋势——资源向互联网巨头集中,平台的垄断问题愈发突显。2021年初,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制定发布《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以下简称《反垄断指南》),反垄断正式由线下走到线上。通过制定科学的法律框架来进一步规制平台经济领域的垄断行为,督促平台合法合规开展经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