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血管性危险因素人群的临床筛查,尽早识别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人群,并通过对其进行中医证候分布统计分析,为中医药临床早期干预提供辩证依据。 方法:制定临床统计筛查量表,对所有符合筛查条件患者进行个人生活基本因素、血管性因素、神经心理学测验、中医证候统计分析的筛查。建立数据库,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将所有病例分为无认知功能损害组、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组,进行危险因素的基本描述及组间对照。通过对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进行中医证候积分量表采集统计分析确定分布规律。 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患者512例,经过对筛查人群的分析,发现男性、高龄、低文化程度、喜食成味等不良饮食习惯、烟酒不良嗜好、抑郁思虑等不良情志、缺乏运动、血管性危险因素、血管性家族史、脑血管病史等因素会对认知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2) MOCA量表各项评分统计分析反映出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在视空间执行能力及延迟记忆力方面损害较重。(3)对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组402例患者行中医证型统计分析显示肾精亏虚证、瘀血阻络证、痰浊阻窍证是所占比重较多的类型。 结论:共纳入病例总数512例,其中无认知功能损害组(A组)110例,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B组)402例,A组占总人数的21.48%,B组占总人数的78.51%。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女性、高龄、低文化程度、血管性家族病史、喜食咸昧等不良饮食、抑郁思虑等不良情志、缺乏运动、烟酒不良嗜好、脑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是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同时统计分析显示危险因素种类越多认知功能损害程度越重。轻度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中各中医证型比重分别为肾精亏损证66.92%、瘀血阻络证46.27%、痰浊阻窍证42.04%、阴虚阳亢证29.35%、气血亏虚证2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