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教学街”设计研究与应用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g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以及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的涌入,我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较之以往产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一改变影响着中小学校建筑空间,对教育建筑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学校还是以单一功能的线性交通空间串联固定的教学单元的传统模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全面人才培养的新型教育理念的需要。如何用新的设计手法去解决当下中小学教育理念发展与建筑空间需求之间的矛盾与问题,是当下中小学校建筑设计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我国中小学校建筑“教学街”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中小学校教育理念对建筑空间的影响以及我国现状教育理念下的空间需求,探讨“教学街”的产生背景及其理论基础。接着用案例分析的方式,通过观察记录分析了典型中小学校的线性交通空间及非正式学习空间,总结梳理出空间尺度不合理、忽视学生实际需求等现状问题。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教学街”模式的优秀中小学案例进行分类研究,总结“教学街”具有功能复合和组织交通流线等特征并提炼其设计手法与理念。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总图规划层面和内部空间层面两个角度提出“教学街”的设计模式,并描述了各种模式相应的设计策略和适用情况。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四会衡懿实验学校为实践对象,分析“教学街”设计模式在实际中的运用,以期能为我国中小学校建筑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其他文献
秦岭北麓景观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景观认知不足导致的空间策略失效是其根本原因之一,如何从整体性角度出发,探索能够引导秦岭北麓可持续发展空间策略提出的景观认知方法,已经成为秦岭北麓景观规划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将景观特征评价作为一种景观认知工具引入秦岭北麓景观规划流程中,借鉴景观特征评价的概念和方法,对秦岭北麓长安区段从区域尺度展开景观认知。首先构建了秦岭北麓长安
公路隧道灰岩裂隙水结晶无论是在隧道建设期还是运营期,在排水系统的各位置都有存在,是目前隧道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威胁之一。本课题结合安岚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针对隧道灰岩裂隙水易结晶堵塞隧道排水管的问题,通过样品检测、模型拟合、机理分析等方法研究了灰岩区隧道结晶堵塞原因。探讨了公路隧道灰岩裂隙水结晶的影响因素,阐明了隧道排水系统结晶机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对何家寨隧道纵向排水管处结晶样进行分析,
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是人们身心健康和高效工作的前提,传统稳态热环境营造模式背后隐藏的健康与高能耗问题备受相关领域研究者的关注。目前,动态热环境控制为室内热环境动态优化提供了有利途径,可有效利用热环境的小幅规律性波动,在满足热环境动态控制的同时实现舒适和健康的统一。然而,营造舒适的室内热环境是以一定的系统能耗为代价的。若能对其进行准确、及时的预测,将对空调系统的节能与优化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动态温
目前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紧缺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话题,日益恶化的环境带来的负面作用及资源浪费的现状影响着人们,“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环境资源的节约与利用是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认为建筑业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部门,这也与建筑能耗占据世界资源的比例的提升,更大的建设量带来更大的资源消耗,而建筑节能主要通过发展节约资源、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来应对近几年气温不断升高同时降低建筑能耗
农村住宅建筑的用能方式近些年发生了重大变化,煤炭、电能甚至天然气等商品能源的推广使用正在逐步替代以秸秆、柴薪等传统生物质能,但是,农村这样的用能方式使得农村住宅建筑能耗增加,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冲突。因此,有必要从中国农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究针对性的以室内热环境为前提的节能技术,降低农村住宅能源消耗,最终实现农村住宅的全国范围可持续性发展。在国家大力推行新农村建设政策背景下榆林地区农村新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校大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而以大学校园的景观设计作为着力点,来预防和改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大学校园景观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目前我国大学的景观设计较为单一,已经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需求。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主要使用者,对大学校园景观不仅有生理需求而且有很多的心理需求。区别于传统的景观设计,心理疗愈景观设计注重景观的
晋南地域处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河东文化、尧舜禹华夏文明和晋文化历史传说汇聚于此,悠久的农耕文明和兴盛于此的晋商文化活动,使得该地区形成众多独具特色风貌的传统村落。随着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晋南传统村落街巷空间面临乡土文脉断裂、地域风貌缺失、空间活力低下等现实问题,且缺乏有效的地域性乡村风貌指引策略。近些年国家相关文件不断提出要加强对乡村传统风貌的发掘引导,在此契机下以晋南传统村落街巷空间
老城蕴含着中国传统人居环境营建历史经验与智慧,是地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承载居民基本生活、场所记忆的重要空间;地域文化传承引导城市空间更新活动的进行,而城市空间则是地域文化得以保留与传承的重要载体,两者相辅相成,为中国传统城市的文脉延续及中国传统营建智慧的传承起到重要作用,地域文化传承视角下老城空间更新发展研究对于地域文化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快速建设的同时丢掉了城市的独特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的血脉,在城市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带动作用,为城市的各个角落运输养料,而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则作为养料站,起着转接作用。随着时间的变迁,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不仅成为人们交通转换点,也是城市区域与城市发展推动点、触媒点,导致部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原有的单纯交通转换功能已不能满足当前需求,适应新时代城市发展触发点的新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空间模式建设迫在眉睫,空间立体化程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近
乡村振兴作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首要任务,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乡村社会与环境面貌正经历着巨大的转变。而当下随着乡村经济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提高,乡村文化服务建设被忽略,陈旧的文化空间正逐渐被村民所抛弃,乡村文化逐渐走向凋零。面对这种现象,大量建筑师开始进入到乡村领域开展文化建设活动,乡村建设成为了建筑师乐此不疲的天堂家园。众所周知,无规矩不以成方圆,城市建设有城市建设规范控制,而乡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