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冲液大厚度电解线切割加工试验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_program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涡轮盘榫槽、方形切缝扭簧等直纹面构件的低成本高效加工已成为目前研制生产的瓶颈。这些零件通常采用难加工材料,加工表面不允许出现重铸层或微裂纹等缺陷,电解线切割非常契合这类零件的加工需要。本文针对电解线切割加工大厚度工件时加工间隙内电解产物排出困难的问题,开展高速冲液电解线切割加工试验研究,提出径向冲液电解线切割加工方法,显著缩短加工间隙内电解液流动距离,改善加工产物的沿程累积现象,提高加工精度、加工效率以及大厚度工件加工能力。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内容:(1)提出了径向冲液电解线切割加工方法。该方法采用侧边带阵列孔的管状电极作为工具阴极,电解液从管状电极两端口进入,从侧边阵列出液孔高速流出进入加工间隙,利用电化学加工原理对工件进行切割。通过均一孔径管状电极流量分布分析,发现管状电极两端出液孔流量少于中间部分,导致两侧供液不足,影响加工稳定性。建立了加工间隙流场模型,探究了管状电极两端入口截面形状、侧边阵列孔的间距、孔径分布对工件厚度方向流量分布的影响。仿真发现,采用变孔径管状电极能显著提高出液孔流量均匀性。(2)开展了变孔径管状电极微孔电解加工研究试验。研究了脉冲占空比和脉冲频率对加工孔径和加工表面的影响规律,拟合出进给速度、加工电压与加工孔径的定量关系与参数选择图谱。制备出孔数量为30,孔间距为1mm,孔直径为0.2mm的均一孔径管状电极和孔径分布优化的变孔径管状电极。(3)开展了径向冲液电解线切割加工试验研究。采用变孔径管状电极在30mm厚的不锈钢上,以6μm/s的进给速度稳定加工出切缝,验证了采用变孔径管状电极可以有效提高切割大厚度工件的能力,并对工具电极出液孔喷射角度进行改进。开展了轴向冲液电解线切割和径向冲液电解线切割对比试验。结果发现,轴向冲液电解线切割最大可加工20mm厚的工件,而径向冲液电解线切割可加工30mm工件;径向冲液电解线切割能达到的最大进给速度高于轴向冲液电解线切割;采用轴向冲液电解线切割加工出切缝上窄下宽,沿工件深度方向加工缝宽呈锥形分布。(4)开展了方形切缝扭簧轴向冲液电解线切割加工试验。采用工件超低速旋转,同时配合低速直线进给的复合运动方式进行加工。设计了加工装置,研究了电压对进给速度的影响,优化加工工艺路线,加工出切割厚度6.5mm,平均缝宽1.006mm,切割长度超过1m的方形切缝扭簧样件。
其他文献
同轴面齿轮分汇流传动系统利用面齿轮实现功率分流传动,相对于传统面齿轮分流传动系统,同轴面齿轮分汇流传动系统在减重、传动效率及可靠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因而在直升机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对分流传动系统,不均载是影响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分流传动系统的均载特性对系统设计非常重要。本文以同轴面齿轮分汇流传动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系统装配和最小周向载荷条件研究、系统静力学均载特性研究、系
量子点(QDs)由于其独特的光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成为生物传感,光伏和催化的有力候选者。目前研究最多的量子点多数由镉、铅、碲等重金属组成。这些重金属量子点的金属毒性限制了它们在生物成像、诊疗和实际样品分析检测中的进一步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无毒量子点的发展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其中,硅量子点(SiQDs)作为一种合成材料易获得、合成方式多样、光学性质优异且毒性低的材料得到广泛研究。本文简单介
仿生扑翼飞行以其优越的机动性和气动效率,已成为微型飞行器研究中备受关注的新驱动模式。目前已有仿生扑翼飞行器研制成功的案例,但相关论文大多从结构或气动等局部视角入手,对扑翼飞行器的设计制作缺乏系统性指导。本论文从扑翼飞行器的仿生原型即自然界的飞行生物入手,以仿生学原理制定扑翼飞行器的总体设计目标,把系统划分为驱动与传动模块、扑动翼模块、中控模块;对各模块分别进行设计制作,并对多模块进行整合研究,力求
新型机加工弹簧在很多有高精度要求的应用场合可以弥补传统线圈螺旋弹簧的固有缺点,提高整机性能。但是国内外有关该新型弹簧的研究极少,为将其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并实现国产化,对其进行性能分析和加工工艺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因此本文针对通用机加工弹簧,结合中国电科16所研制的斯特林制冷机应用需求,开展了弹簧静态变形、强度等性能研究,得到了弹簧基本参数与各向刚度、强度等性能的关系,对某特例弹簧进行了疲劳寿
随着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航天器在轨安全受到各军事强国的高度重视。射频隐身技术能够有效降低航天器主动辐射源的被截获概率,提升未来空间攻防中的战略优势,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射频隐身技术旨在提高信号的抗检测、抗分选和抗识别能力。随着侦察接收机的灵敏度提高,依靠信号的功率控制已难以实现信号抗检测,抗分选、抗识别逐渐成为抗截获的重要技术方向。本文从最大信号不确定性策略出发,重点针对侦察接收机的聚类分选功能,提
随着航空、电子、光学及通信工业的新技术迅猛发展,硬脆材料、难加工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多,对关键零件的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关键零件的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是加工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超声振动辅助磨削是将超声加工与磨削加工相结合的一种复合加工方法,相比于传统磨削,在加工效率、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上有很大优势。超声振动的稳定性是影响超声振动辅助加工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超声
以GaAs为代表的Ⅲ-Ⅴ族化合物太阳电池是目前空间中各类航天器的主要能量来源,大量研究表明,带电粒子辐射是导致电池性能衰退,影响其可靠性和运行寿命的主要因素。而在宇宙空间中,往往是多环境因素协同作用,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太阳电池的性能衰减,本文以GaAs太阳电池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研究、实验测试和仿真分析等方法,研究温度对其在空间辐射条件下电性能衰退的影响。主要结果有:(1)由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温度
经过长期进化,生物形成了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材料和轻质结构,为人类解决诸多科学技术难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启发。生活在广阔水域中的浮游植物硅藻的硅质壳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承压性能好等特性,是典型的轻质高强生物结构,可作为工程结构轻量化的良好仿生模板。目前深空探测车的车轮结构在承载、减振缓冲性能和轻量化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引入仿生创新理念,设计新型轻质、承载能力强且减振缓冲性能好的探测车车轮具
地面交通环境的日益拥堵以及对更便捷、高品质生活的追求激发了人们利用低空空域的热情,民用无人机行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随着民用工业级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低空物流无人机编队运输成为可能。物流无人机编队相对传统物流方式具有更快速、灵活的优点,若投入使用能够极大提高物流效率。然而当前物流无人机编队技术还存在一定问题,物流无人机编队飞行间隔小、内部冲突多发、规划计算复杂。针对存在问题,本文以面向物流
在钛合金、高温合金等强韧性难加工材料磨削加工过程中,大量的磨削热积聚在加工区域,容易引起工件的磨削烧伤,这成为了制约磨削加工质量与效率进一步提高的主要问题之一。现有的机床冷却系统多是基于冷却液建立的,但在高效磨削中弧区的封闭性较高,且随着磨削用量日益提高,冷却液越来越难以达到良好冷却效果。因此为了有效降低磨削温度、解决磨削烧伤问题,本文将具有高效传热能力的振荡热管应用于磨削技术,提出了一种振荡热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