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杨木和桦木单板为试材,酸性大红GR和酸性湖蓝V为染料,以制备的染色单板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氙光、自然光、紫外光三种辐射光源的光老化试验,系统的分析了树种、预处理、染料结构、染料浓度、辐射时间及辐射光波长对染色单板光变色的影响,并根据国际照明委员会CIE(1976)L*a*b*.标准探讨了染色单板光变色的规律。同时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了光劣化对染色单板表层微观构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FTIR光谱分析了光劣化过程中染色单板表面化学结构和官能团的变化,并结合光谱反射率曲线和K/S散反射图谱评价染色单板的耐光性,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染色单板在光辐射作用下皆发生明显的黄化;树种和染液浓度对染色单板的光变影响不显著,漂白预处理、染料种类、辐射时间对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影响显著。在染色前对单板进行双氧水漂白预处理,提高了木材的染色效果,但因漂白处理破坏了木材组分中羰基、酚羟基等化学结构,使染色单板的耐光性降低(ΔE*BV0.5=35.9,ΔE*B’V0.5=50.7);酸性大红GR与酸性湖蓝V染色单板的光变色相差很大,酸性湖蓝V染色单板的光变色(ΔE*BV1.5=41.1)大于酸性大红GR染色单板(ΔE*BGR1.5=21.5).2)染色单板经100d自然光辐射的变色规律与氙光辐射的变色规律基本一致。根据SPSS分析得出自然光辐射时间(T/d)和氙光辐射时间(t/h),当T=t时,满足线性关系ΔE*N=-1.933+0.876ΔE*X。通过电子扫描电镜分析染色单板的微观构造及光辐射对染色单板表面微观构造的影响,结果表明,光辐射后染色单板表面的纹孔结构遭到破坏。3)5种波长254nm,313nm,340nm,365nm,420nm的100h UV光辐射作用下染色单板表面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光变色,辐射光源波长与染色单板的变色程度成反比,254nm紫外光辐射下染色单板的光变色最严重。4)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光谱反射曲线呈下降趋势,且不断向长波方向推移,产生向红效应,利用光谱反射曲线评价染色单板的耐光性是可行的。5)通过FTIR光谱分析光辐射过程中染色单板的表面化学结构变化与光变色的关系,光辐射前后染色单板的FTIR光谱图在800-1800cm-‘指纹区域产生明显的变化,化学结构中的羰基(吸收峰1727cm-1)的吸收强度显著增强,苯环碳骨架(1592 cm-1, 1504 cm-1)、酚羟基(1234 cm-1)及甲基和亚甲基(1423 cm-1,1458 cm-1)等官能团的吸收强度减弱,木素在光辐射作用下逐渐降解。染色单板表面染色单板的化学结构降解与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密切相关。总之,本论文关于三种不同光辐射染色单板光变色的研究,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染色单板光变色的影响,揭示了染色单板表面光变色过程中的化学结构变化,并结合CIE (1976) L*a*b*标准,验证了光谱反射曲线评价染色单板耐光性的可行性。此研究对于提高染色木材的价值、拓展其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用价值,促进人工林的高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