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itewolf15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有序发展,防范经济风险,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的重要保障,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是这一机制的创新。但随着失信联合惩戒制度适用的扩大,其在运行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拟对当前学界有关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文献进行分析,从宪法和行政法的角度切入,立足立法现状,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力求通过梳理、分析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探究惩戒措施合规性的路径。论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以下就论文正文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第一部分是对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概述。笔者从规范性文件中总结分析“失信”和“失信惩戒”的定义,结合学界观点,对“失信”作出界定,对失信惩戒措施进行归纳分类。最后对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涵义进行概括,总结制度特点。第二部分是对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法理分析。梳理失信联合惩戒在民法部门、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中的规定,分析制度的立法层次。结合学者观点,概述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性质的不同学说,笔者在充分评析不同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按照可诉性对失信联合惩戒进行性质界定的观点。第三部分分析了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针对失信联合惩戒制度问题,从惩戒措施的设定、适用和失信主体权利的救济三个层面来分析。在设定层面,从惩戒主体和措施入手,分析惩戒设定权限缺少规制;在适用层面,失信评价体系存在缺陷,有违不当联结原则;在权利救济层面,失信主体的救济途径不够通畅,部分权利在受到侵犯时存在救济不能。第四部分是对失信联合惩戒制度的完善建议。针对目前失信联合惩戒存在的问题,失信惩戒的设定应当在遵循法治原则的基础上,明晰惩戒主体,优化惩戒设定权的配置,对惩戒措施的设定进行立法规制;其次,适用中要注意分级惩戒,坚持禁止不当联结原则,厘清权利限制边界;最后,在权利救济中要畅通救济渠道,完善信用修复机制。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工作完美收官的基础上,国家进一步提出了巩固脱贫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战略,而“乡村旅游”这一关键字眼屡次在中央一号文件被提及。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积极促进农村产业转型,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策略,而乡村旅游则是实现这一转型的重要方式。在城市交通拥挤、工作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等一系列环境下,乡村的慢节奏和浓厚的乡土风情以及田园风情,不断吸引着城市居民,许多城
国家安全事关全体国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重要前提。新时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深入落实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国家发展战略举措的应有之义。针对在具体教学计划实施进程中教育内容、教学形式、考评机制等工作还不够精进化、细致化的现实状况,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思想,健全教育保障体系、拓宽教育实践路径、丰富教育内容体系、完善教育考评机制、强化个人自主意识,把
<正>在高考中,常常出现函数最值问题,而此类问题常伴随着某条件下的最值问题,在高等数学背景中将其称为条件极值问题.此类问题,在高考中往往可以从初中或高中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探寻条件极值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与思路.本文主要赏析一类特殊的条件极值问题.
期刊
基层社会治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协作的过程。面对"三社联动"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相关工作者积极思考摆脱传统单一机制的办法,以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思维进行社区治理,初步探索出"五社联动"模式。笔者以合肥市Q社区为调研对象,分析其在实行"五社联动"模式过程中存在的缺乏专业人才、社会组织发展不成熟、社会资本欠缺以及联动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现实困境。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从壮大社工人才队伍、培育和孵化社会组织、
县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阵地,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运用因子分析法,通过构建与此相关的8个指标,对贵州省Z市2020年各县(市、区)的经济发展作出综合评价分析,得出了Z市各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排名情况,发现Z市各县(市、区)经济发展存在着水平不高和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据此提出推动当前Z市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的建议: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各县应立足
铁死亡是最近发现的一种新型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学与发生机制等方面区别于其他的细胞死亡方式。同时,非编码RNA(ncRNA)可以通过影响mRNA转录等作用调节下游靶蛋白的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ncRNA可以通过影响铁离子代谢、细胞脂代谢和调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等多种机制,参与肺癌的细胞铁死亡过程。因此,与细胞铁死亡相关的ncRNA和下游的靶基因可能成为新的肺癌临床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中西方符号学界对“符号自我”的认识有所不同,前者注重直觉中的自我,而后者侧重自我的理性分析。本文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能所观”,分析直觉感知所蕴含的理性特征,努力探索如何通过“实修”延长直觉的时间性,使得“符号自我”进入既无“向上还原”也无“向下还原”的“守中”状态,从而打通由“通”企及“道”的途径,以期构建精神文化符号学的“理性的直觉”的认知模式,实现释放符号意义、还符号及其意义以自由的学术理想
卫礼贤(Richard Wilhelm)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汉学家之一。他一生翻译了十一部中国古代经典,《太乙金华宗旨》是其中唯一一部道教经书。在这部经书中,卫礼贤看到了经文圆融三教思想、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点和蕴涵的心理学价值。《太乙金华宗旨》的译介在西方和中国都引起了很大反响,特别是卫礼贤对经中关键概念"回光"的翻译,对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建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吕洞宾与内丹术王笃吕祖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卒于公元871年.祖籍山西省芮城县水乐镇。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永乐镇建永乐宫.现为山西省旅游景地之一,国内外游客前往游览者络绎不绝。据《唐书》一0六页吕氏家谱“自,又名吕岩,别号洞宾.道号纯阳...
期刊
<正>在牛顿以前,墨子、培根、达·芬奇等人都研究过光学现象。反射定律是人们很早就认识的光学定律之一。近代科学兴起的时候,伽利略靠望远镜发现了"新宇宙",震惊了世界。荷兰数学家斯涅尔首先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笛卡尔提出了光的微粒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