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有着浓郁地方文化特色和极好的艺术修养的晚唐诗人,李群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得到应有的注意而被尘封在文学史和唐诗艺术研究的视野内。 本文从解剖李群玉诗歌的抒情机制入手,分析其作品情感中表现出来的末世文化和楚骚文化的二重属性,尝试性地运用心理学、文化学的方法品评、研究诗歌文本。在二重文化的视野下,重点考察李群玉诗歌在情景关系、意象系统、意境呈示及风格形成等几方面表现出来的艺术个性。情景关系上,一方面具有哀情同构衰景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表现出楚物妙合楚思的特点;诗歌意象方面,群玉诗中一系列颇有文化原型意味的意象具有了引发读者无限联想的性质;在意境的呈示中,末世的幽怨格调融合楚文化的清奇感兴,使诗歌在内涵上神思迭出、意蕴深厚,同时在外延上又显得理致遥深、回味不尽;另外,二重文化情感还直接影响了其“冷艳”与“清丽”并呈的风格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本文最后选择了从思想史、美学史及文学史三个角度探讨了群玉诗歌艺术在晚唐诗坛的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