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成年患者选择正畸矫治以改善美观,获得更加自信的微笑。但是成人矫治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问题,其中牙周病成为困扰医生的难题之一。由于牙周组织的缺失,其对正畸矫治的反应与牙周健康患者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牙齿对大范围长距离的移动受限。本文通过对过去五年内进行正畸矫治的牙周病患者和牙周健康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其错(?)畸形的安氏分类和矢状骨面型等的异同。一般来说,患有牙周病的成人患者,口腔中往往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牙列缺损,这种失牙是否会影响到患者的矫治设计?其拔牙策略与牙周健康的牙列完整的患者有无差异?这些都成为本次研究的重点,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和研究工作提供借鉴和依据。目的:分析进行正畸矫治的牙周病患者和牙周健康患者在安氏分类、矢状骨面型、拔牙模式以及患者选择策略性拔牙的原因等方面的异同。方法:抽取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2006年9月至2011年8月进行固定矫治的患者427例,其中牙周病患者占90例。对患者的错(?)类型、矢状骨面型、进行减数治疗患者的拔牙模式及拔牙的相关原因进行数据统计,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中的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在错(?)类型上,牙周健康组以安氏Ⅰ类错(?)为主,其构成比为47.5%,而牙周病组以安氏Ⅱ类错(?)为主,其构成比为52.3%,两者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2.牙周病与矢状骨面型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3.轻度牙周病组与牙周健康组的拔牙模式之间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中度及重度牙周病患者的拔牙模式趋向于策略性拔牙,而牙周健康组及轻度牙周病组的拔牙模式多采用常规性拔牙,其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4.牙周健康组患者造成其选择策略性拔牙的首要原因是先天缺牙(52.63%),其次为磨牙严重龋坏(22.81%);而导致牙周病组患者选择策略性拔牙的主要原因为牙周病失牙(33.33%),其次为磨牙严重龋坏(25.93%)。结论:进行正畸治疗的牙周病组患者中安氏Ⅱ类错(?)所占的百分比明显高于牙周健康组患者,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两者的矢状骨面型,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策略性拔牙模式更适合于中重度牙周病正畸患者;牙周病患者较常采用的策略性拔牙牙位为第一磨牙和下颌中切牙;牙周健康患者采用策略性拔牙的主要原因为先天缺牙,而牙周病组患者策略性拔牙的主要原因为牙周病失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