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延边作为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是中俄朝三国交界的地区,边境线总长768.5公里,州内全境遍布着5个边境县(市),17个边境乡镇,边境乡镇占全州乡镇总数的25.8%,其地域广阔,资源丰富,比较优势突出。近年来,边境乡镇依托自身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但由于受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影响,远离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使得区域内要素集中度低,不能更好地参与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很难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制约了经济增长,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因此,提高边境乡镇经济增长速度,不仅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而且还能化解由于利益引发的各种矛盾,进而实现民族团结,边疆稳固。本文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系统地分析了边境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认为边境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主导产业没有形成,农民增收途径单一;农村劳动力减少,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财政实力薄弱,基层债务负担较重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受自然环境制约,延边地区边境乡镇大多分布在山区,交通、通信等基础条件差,农民增收途径单一,土地集约化程度低,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势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落后。其次,内生动力不足,边境乡镇群众过度依赖国家和地方的帮助和干预,作为经济发展主体的边境乡镇居民参与到发展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存在等、靠、要思想,导致边境乡镇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弱。第三,缺乏县域经济牵引,边境县域经济实力和综合功能差,第三产业不发达,对周边乡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弱,特别是对农村经济的服务和带动作用很小。第四,历史起步较低,边境地区历史基础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起步较低。加之边境乡镇人口减少和老龄化进程加快,直接导致边境乡镇劳动力明显不足,从而也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快边境乡镇经济发展,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发挥自身优势,在特色和资源上做文章,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工业,形成支柱产业;发展边贸旅游,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村镇布局,扩充城镇规模;给予区域优惠政策,加大对边境地区的投入,发展社会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边境乡镇发展的内生动力,进而实现边境乡镇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