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mo-DC)对γδ T 细胞活化表型及细胞毒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
方法:
第一部分:γδ T 细胞与iDC 或mDC 按不同细胞比混合培养,设γδT+iDC 组、γδ T+mDC 组,并设mDC 组和γδ T 组对照,48h 后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ory, FCM)检测各组γδ T 细胞CD69 和DC 细胞HLA-DR、CD40、CD86、CD80、CD11c、CD83、CCR7 的表达; ELISA 法检测γδ T∶DC=1 时各组上清细胞因子IL-12p70、IFN-γ、TNF-α的含量.
第二部分:γδ T 细胞和iDC 细胞1∶1 混合共培养,设γδ T+iDC 组、Transwell 组(上室为γδ T,下室为iDC)、CD86 抗体组、TNF-α抗体组及单γδ T 组和单iDC 组两个对照组,48h 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γδ T 细胞CD69 及γδ T+iDC 组、TNF-α抗体组及单DC 组中iDC 的CD86 表达。
第三部分:γδ T 细胞分别与iDC 或mDC 1∶1混合共培养,设γδ T+iDC 组、γδ T+mDC 组及单γδ T 对照组,48h 后流式细胞术检测γδ T 细胞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B(GrB)及NKG2D 的表达。
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三组γδ T 细胞对SGC-7901 人胃腺癌细胞株及SMMC-7721 人肝癌细胞株的杀伤活性。
结果:
第一部分:混合培养后的γδ T 细胞CD69 表达呈现DC 细胞数量依赖性上升。在细胞比为(1∶0)、(1∶0.1)、(1∶0.5)和(1∶1)时,γδ T+iDC组中γδ T 细胞CD69 分别为(43.7±2.3) %、(52.4±1.8) %、(74.0±2.1) %和(90.2±2.4) %,组间差异显著(P<0.05);γδ T+mDC 组中γδ T 细胞CD69 分别为(43.7±2.3) %、(47.5±1.5) %、(63.0±2.7) %和(79.2±2.6) %,组间差异显著(P<0.05);γδ T+iDC 组中γδ T 细胞CD69 均高于γδ T+mDC 组,细胞比1∶0.5 和1∶1 时差异显著(二者均为P<0.05)。混合培养组中DC 细胞HLA-DR、CD40、CD86、CD80、CD11c、CD83、CCR7 表达上升,γδ T+mDC 组中mDC的HLA-DR、CD40、CD83 和CD80 显著高于γδ T+iDC 组(P<0.05)。上清中IL-12p70 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γδT+mDC 组>>γδT+iDC 组>mDC组>γδT组; IFN-γ高低依次为γδT+iDC 组>γδT+mDC 组>mDC 组>γδT 组;TNF-α高低依次为γδT+iDC 组>γδT+mDC 组>γδT 组>mDC 组;各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
第二部分:Transwell 组和CD86 抗体组中γδT 细胞CD69 表达下降显著(P<0.05);TNF-α抗体组CD69 下降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iDC 细胞CD86下降显著(P<0.05)。
第三部分:混合培养后的γδT 细胞perforin、GrB 和NKG2D 表达的阳性率及平均荧光强度(MFI)升高显著;γδT+iDC 组中γδT 细胞表达最高,为(86.00±9.28%,84.46±9.12)、(87.25±8.93%,97.44±10.48)和(79.73±12.43%,84.58±14.43),与γδT+mDC 组差异显著(P<0.05)。混合培养组γδT 细胞对靶细胞SGC-7901 人胃腺癌细胞株和SMMC-7721 人肝癌细胞株杀伤活性均增强,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γδT+iDC 组γδT 细胞杀伤活性也强于γδT+mDC组(P<0.05)。
结论: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 尤其是iDC 通过接触性混合培养可以明显增加γδ T 细胞活化表型CD69 以及细胞毒功能相关分子perforin、GrB 及NKG2D 的表达;增强γδ T 细胞对肿瘤细胞株的杀伤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