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花蓟马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世界性害虫,而球孢白僵菌是防治西花蓟马重要的生防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以西花蓟马和球孢白僵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后代的亚致死影响,模拟了不同温度下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防治策略,分析了西花蓟马被球孢白僵菌侵染后的转录组分析,筛选了西花蓟马对球孢白僵菌侵染的免疫应答相关基因。全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种群生态学的影响我们评估了亲代西花蓟马被白僵菌处理后对子代生命特征的影响。真菌处理2龄若虫后存活下来的个体的后代中,相比于对照来说卵期显著缩短,预蛹期显著延长.繁殖率差异不显著,但是真菌处理后的雄虫增多。计算了后代的生命表参数发现除了平均世代时间,其他参数都显著降低。内禀增长率(r),周限增长率(λ),净增值率(R0),平均世代时间(T)和总繁殖率(GRR)分别是0.199d-1,1.229-1,21.84,15.48 d,27.273,对照组分别是0.266 d-1,1.316 d-1,52.540,14.92 d,70.64。因此,种群预测表明相对于对照来说,白僵菌处理亲代后的子代种群增长速度变慢。研究表明白僵菌具有降低生殖策略的亚致死影响,在白僵菌应用到西花蓟马的综合防治中应当考虑这些影响。我们还用软件模拟了不同温度下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防治策略。设置15/20/25/30℃4个温度,以不同温度下西花蓟马种群增长数据和球孢白僵菌对西花蓟马的侵染率数据为基础,模拟分析了在不同温度下白僵菌防治西花蓟马的最佳施药时间和最优间隔期。2感染球孢白僵菌的西花蓟马免疫应答转录组分析利用第二代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西花蓟马成虫受白僵菌侵染24h、48h、72h后的转录组变化以及差异基因的表达变化,对差异基因进行了筛选和功能注释。结果总共拼接得到41021条Unigene,其中有19578条Unigene被注释。24hpi、48hpi、72hpi三个时间点分别测得了1387、1002、1960条差异基因。对这三个点的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注释,数据表明在24hpi、48hpi、72hpi分别有517条、367条和671条基因被GO所注释。并且这3个处理组的差异基因在GO注释中所占的比例相当,如在细胞组分(Cellular component)的二级结构注释中,均是“细胞(cell)”、“细胞组分(cell part)"、’‘细胞器(organelle)"占比最高。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分别有393、187条和447条差异基因匹配到126、110条和133条pathway通路上,说明白僵菌侵染激活了西花蓟马的一系列细胞和分子应答反应。3与西花翦马免疫相关基因的鉴定及qRT-PCR分析基于目前已经研究的昆虫免疫相关基因,我们筛选鉴定了153条免疫相关基因,包括70个模式识别蛋白基因:12个PGRP、3个βGRP、11个CTL、3个galactin、12个SCRs、19个dacam以及10个Eater;40个胞外信号调节和放大基因:]0个SP、30个SPH;]0个信号转导基因:7个Toll、3个spz;43个免疫应答效应因子:4个Lysozyme、39个POX、14个SOD、13个catalase、55个Trx、4个TrxR、14个Prx、3个NOS、1个NOX。利用实时荧光定量qRT-PCR的方法验证了其中15条免疫相关基因随时间变化的表达量变化并且与转录组数据行进了对比,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西花蓟马抵御球孢白僵菌侵染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