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现代日记体小说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verywherec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记体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重要的文体形式。日记体小说文本是第一人称叙事和虚拟时间框架的结合,是在二者相互作用下营构独特的心理空间的文体形式。 日记体小说的文体特征在于它的真实性、时间形式和封闭性主题。 真实性:真实性是日记体小说首要的文体特征。获得真实性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保持叙述的直接性,利用过去和现在之间的时间和心理距离构成作品内在的张力。其二,利用日记体小说叙述上的悬念。日记手稿及日记作者都是构成悬念的天然要素。日记体小说真实性的实现最终还得落实到语言的真实性上。日记体小说要容纳各色人等,就有一个如何使用不同的语气和口吻的问题。总体上,中国现代日记体小说的语言基本上是以知识分子的语气口吻为主,而代用语气和口吻的使用出现在三十年代以后。 时间形式:中国现代日记体小说在虚拟的时间形式的运用上有着多面性。时间标示的错乱更是现代日记体小说时间形式出现的常态。中国现代日记体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间意识的特征根植于现代知识分子在特定的历史空间内人生体验的变化。现代时间观的变化导致个人经验独特性的凸显,这是现代日记体小说产生的重要原因。现代日记体小说这种独特的文体形式的核心作用是营造一个特殊的心理空间,日记体的时间形式实际上是营造这一心理空间的手段。 封闭性主题:日记体小说的封闭性主题其实是人在空间外这一哲学元命题的文学表现。它显示了生活空间在人的生命体验中的异己感。现代日记体小说对写作环境的封闭性和孤独感的有意渲染和日记体小说封闭性的主题有着内在的联系。自我关照性主题是封闭性主题的深化。这也是日记体小说中最为诱人,也最富于哲理的叙述程式。五四日记体小说主题是既封闭又开放的,它是一代醒过来的人急切想发出“真的声音”的结果,缺乏对自我深入 审视的心境和自觉性。而自三十年代以后,日记体小说因为要接纳更多的社 会内容,在主题上有一个从内向外的转变过程,封闭性和自我关照性主题渐 渐地被搁置。哈”一 中国现代日记体小说的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 民初:民初在使用日记体小说形式上还难以摆脱章回体小说的章回感。 究其原因,还在于作家在章回小说所固有的异常重视情节的审美意识的惯性 下,使用日记体小说形式时,不自觉地都要依照时间的顺序讲述一个完整的 故事。民初日记体小说在外在时间形式、叙述节奏控制和结构意识上仍停留 在不自觉的状态,但在发挥日记体小说擅长的人物内心精神世界的透视上己 显现出极其便利的优势,在迎合读者的心理需求方面取得的成功更是明显。 五四:五四日记体小说彻底摆脱了民初日记体小说残留的倚重情节的特 点,构建起了以情绪为凭的小说结构。总体上,五四日记体小说体认的是日舍 记体形式带来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直抒胸臆的方便,表达的私密性及浓郁的 心理氛围,其实质是“第一人称叙事的变格”。五四日记体小说的抒情倾向和 倾诉笔调,以五四时代一种普遍的人生形态为依据,传达出一代人觉醒时的 真的心音,使这一文体形式本身浸润着浓郁的时代色彩,这是现代日记体小 说自身文体记忆的重要内容。《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现代日记体小说的引领之 作,在于它体现出一种非常独特的时主组织方式和待殊的空间意识。《狂人日 记》是一个空间意识独特且强烈的日记体小说,它的时间意识的空间化在现 代日记体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 三十年代后:三十年代后日记体小说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拓展它反 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它不满于五四日记体小说因对情绪的偏执而造成的日记 体小说形态的单一,努力探索日记体小说文体功能的丰富性。茅盾的《腐蚀》、 巴金的《第四病室》是日记体小说结构意识强化、现实主义品格加强的标志。1———”“”““—””‘——‘’———”-‘”“”“—““’“”””“““””““”——“””“’“”“—““”“”‘“”“ 沈从文的《一个妇人的日记》显示了向源远流长的笔记体靠拢的迹象。张天 翼的《鬼土日记》将反讽引入了日记体小说,丰富了日记体的艺术功能。《鬼 土日记》对日记体形式最为有效的利用,可能只在于日记体形式带来的真实 感和文本世界提供的并不可信的荒唐的内容之间形成的反讽张力上。总体上, 三十年代后的日记体小说确实是对民族前途、社会命运的整体思考,情绪也 没有相对松弛地返回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及细微生活感受上来。五四日记体小 说中封闭性和自我关照性的主题被全面的意识形态的、政治化的表述所取代。 在这一过程中,日记体小说中承载的宏观叙事?
其他文献
文章首先向读者简要介绍了越南语的历史,并从语言学的角度对中越两国的交流历史作了简短的回顾.然后,通过对越南语的探源,揭示了汉字是越南语文字的始祖的事实.并通过对越南
"气韵"范畴是中国美学中最有代表性的范畴之一,它源于南北朝画论,后世普泛化于中国传统美学的广阔领域,并在画论中成为居于核心地位的范畴."气韵"的哲学基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
该文的写作目的在于论析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的具体体现,在比较中来辨析这种体现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差异.总结现代主义文学在当代中国发展的经验,探索
本文对鲁迅的杂文艺术形象的创造作以探讨.文章力图在与典型形象创造的比照中来把握鲁迅杂文类型形象创造的特色和方法.指出鲁迅杂文的类型形象,总是把共性扩展到最大限度,并
巴厘戏剧通过阿尔托的“残酷戏剧”理论,影响到西方现代派戏剧。本文尝试以此为个案,采用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互证,评述与分析相互观照的方法,分析西方现代派戏剧如何从东方戏剧中
全文共分三章,七节,共3万余字.第一章是对现代解释学的概述.该文分为两节,第一节是探讨解释学的元问题,从解释学的发展演变中看解释学的含义;从理解与说明、理解与解释的关系
本文从语体学研究的角度,对教师语言语体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描写和分析。本文主要论述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语言的语体界定问题;一个是教师语言的语体特征描写研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