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扬尘的形成、扩散规律及控制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bi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交通道路、市政工程以及民用建筑大规模开建,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自然环境的大量污染,其中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了我国面临着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监测数据表明,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与细颗粒物PM2.5已成为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而这些颗粒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中就包括建筑工地施工扬尘。建筑工地施工过程中的基坑支护与土石方施工阶段,具有工程量庞大、基坑作业时间长、大型施工机械集中、对自然裸土扰动大等特点,成为了对施工场地周边环境造成施工扬尘污染的主要来源。本文以施工活动中产生的扬尘为研究对象,探究施工扬尘形成和扩散的相关规律,以绿色施工环境保护为目标,为扬尘监测与控制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依托气固两相流理论,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方法,对施工扬尘的扩散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为施工现场扬尘扩散模拟、扬尘监测和控制提供参考与借鉴,并得到如下结论。(1)在广泛查阅国内外扬尘颗粒扩散规律研究和施工扬尘污染控制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扬尘扩散的理论研究成果,从四个施工阶段分析了施工扬尘的来源,并选择采用CF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施工扬尘的扩散过程进行模拟。(2)通过模拟在4、8、12m三种不同基坑深度和3、4.5、6、7.5、9m/s五种不同风速工况下基坑内的风场分布情况,得到了基坑内的风场随基坑深度和风速的变化规律:随着深度的增加或者风速的增加,基坑上风向的涡流区不断扩大,对扬尘颗粒的影响也更大;在基坑下风向区域,气流遇到基坑壁的阻碍而形成上升气流,形成一个加速区,是扬尘颗粒的主要逃逸区。(3)通过分析深度为8m的基坑在风速为6 m/s的气流作用下其扬尘颗粒质量浓度云图的变化情况,得到了基坑内的扬尘颗粒在风力作用下的扩散规律:基坑上风向处扬尘颗粒由于涡流区的影响向上风向处汇聚并沿着基坑壁上升;基坑中部的扬尘颗粒沿着气流的方向向基坑下风向处运移;基坑下风向处的扬尘颗粒受到基坑壁附近的上升气流影响,沿着基坑壁上升并扩散到基坑外部。(4)通过分析基坑下风向边缘到基坑外地面100m范围内2.5m高度处其扬尘颗粒质量浓度在4、8、12m三种不同基坑深度和在3、4.5、6、7.5、9m/s这五种不同风速工况下的变化情况,得到了扬尘颗粒从基坑边到场地周边的扩散规律:在不同基坑深度与不同风速工况下,扬尘颗粒质量浓度随到基坑边距离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均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并通过数据回归分析得出了扬尘颗粒的扩散模型。(5)结合扬尘颗粒的扩散规律,从减少建筑施工场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更加优化的施工扬尘监测与污染控制的相关措施。
其他文献
沙沱水电站5号坝段基础开挖后发现若干组倾向下游的缓倾角裂隙和软弱夹层,同时还发育横河向的陡倾角裂隙及断层,形成了坝基多种深层滑动模式。通过二维、三维刚体极限平衡法及
目的通过对患者门诊、住院的病历资料的研究,观察儿童联合性垂体激素缺乏症(Combined Pituitary Hormone Deficiency,CPHD)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治疗经验,以指导儿科内分泌的临
期刊
目的建立比格犬血浆中芬太尼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测定方法,并用于药动学研究。方法采用固相萃取(SPE)法从血浆中提取芬太尼和内标芬太尼-d5,建立比格犬血浆中芬太
看李宝林兄的山水画,有一种浩然之气的中国的精神,象一团饱满的元气,凝聚而浓密,气象苍凉而沉默不语。山势岿然,屹立不动。其沉雄不以色相媚人,其悲怆全凭以线和板块造势。表象似很
《莫斯科大学学报》(地理部分)第2期(4月1日付印)刊登了艾·勃·瓦列夫的题为横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苏联的多瑙河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的报告(1963年4月22日在莫斯科大学《罗蒙诺索夫讲座》上的报告),摘译如下:
<正>患者安全是整个医疗卫生行业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是医疗护理的基本要求,是医疗护理质量监控和管理的核心目标。近年来,患者的安全问题成为卫生保健体系和社会大众关注的
会议
2009年,对于那些定义为重组、并购、融资的投资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投资银行应该是国民经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身也是阳光企业。这次华尔街投行出现问题,主要是投行
收集1998~2010年我国区域创新投入与产出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进行准确测度。结果显示:剥离了环境因素后,测度的各地区创新效率更符合客观实际。
随着现代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园林建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园林建设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如何才能使园林环境保护得到更有效的保障,笔者根据现代化园林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