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的发展,给传统政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公众在网络上发声、政府从网络上问政,已经逐渐发展为常态,网民的思想和举动变得举足轻重。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危机事件发生的领域多、频率高、规模大,来势猛,破环力更强。各类危机事件也借助于网络舆论媒介迅速传播,危机事件的影响不断增加,给政府及时处理危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有效的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已经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阐释了网络舆论危机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对政府、媒体、公众在应对危机的行为特征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探讨了网络舆论危机形成的过程和机制。研究指出,目前我国政府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完全处于被动的局面,政府要想在危机中掌握主动权,必须重构政府、媒体、公众的关系,使三者的关系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实现动态的平衡。通过动车事件典型案例分析,总结了政府、媒体、公众在网络舆论危机应对中所表现出的不同行为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政府部门反应迟缓、媒体权威信息缺失、群众危机意识缺乏是主要原因。总结了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论危机的现存机制和存在的误区。最后结合国内网络舆论的特点,探讨了我国政府在网络舆论危机中应秉承的原则,它包括责任原则、快速应对原则、信息公开、真诚对话原则。并提出要构建危机事务发言人制度,确保危机信息一致连续;制定法律法规,维护公民知情权,规范媒体的报道行为,打造自由负责新媒体;严格责任追究,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统一的信息采集,注重舆情调查分析;构建网络伦理道德,增强国民应对危机的素质;重构政府、媒体、公众的关系。本文尝试性地界定了网络舆论危机的定义,描绘出了网络舆论危机的生成过程。从政府应对的视角分析网络舆论危机的对策,系统审视了政府、媒体、公众在应对网络舆论危机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有效的原则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