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微生物群落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预警因子的筛选研究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ie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阴道微生态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及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的相关性,分析其对HPV感染及SIL的影响。方法:使用Pub Med、Web of Science等英文数据库系统收集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所有涉及阴道微生态与SIL及HPV感染相关研究的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并计算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纳入的13篇文献中,与HPV感染相关因素分别为: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OR 2.57,95%CI 1.78-3.71,P<0.05)、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VVC)(OR 0.63,95%CI 0.49-0.82,P<0.05)、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OR 3.16,95%CI 2.55-3.90,P<0.05)、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OR 1.35,95%CI 1.20-1.51,P<0.05);与SIL相关的因素分别为:BV(OR1.56,95%CI 1.21-2.00,P<0.05)。阴道毛滴虫(T.Vaginalis,TV)与HPV感染(OR 1.19,95%CI 0.90-1.58,P=0.22)及SIL(OR 1.41,95%CI 0.62-3.24,P=0.41)不相关,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与HPV感染不相关,VVC与SIL(OR 0.99,95%CI 0.50-1.98,P=0.98)不相关。结论:BV可能增加HPV感染和SIL发生的风险,CT和UU可能增加HPV感染的风险,而VVC可能降低HPV感染的风险,但仍需加大样本研究证实本结果。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宫颈微生物群落中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进展相关的5条通路中的候选差异基因。方法:使用KEGG(https://www.kegg.jp/kegg/)数据库对5条通路所包含的基因进行查询,利用STRING、Cytoscape、MOCDE工具及Pub Med文献查询对基因进行筛选。通过COREMINE在线软件分析候选差异基因与细菌及SIL进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通过kegg数据库查询,共获得5条通路的基因约1442个。2.利用检索工具STRING在线数据库对每条通路的基因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用Cytoscape对PPI进行可视化分析,再用MOCDE进行进一步筛选,最后得到5个蛋白互作网络图。结合Pub Med进行相关文献查询,最终初步筛选出10个候选差异基因(ATM、ABCG2、PCNA、XRCC1、HMGB1、OGG1、LIG1、SMUG1、FEN1、TDG)。3.通过COREMINE数据库进行生物学注释与文本挖掘,发现10个基因均存在于注释网络中。其中PCNA、HMGB1、OGG1、SMUG1、XRCC1与SIL进展有直接的网络关系,ATM、ABCG2、TDG、LIG1、FEN1与SIL进展存在间接的网络关系。除泉发菌属(Chitinophaga)不存在于网络外,余四种菌属均存在网络中。其中ABCG2与四种细菌均存在直接的网络关系,ATM、PCNA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存在直接的网络关系,OGG1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存在直接的网络关系。另外的基因与细菌也存在间接的网络关系。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初步筛选出宫颈微生物群落中与SIL进展相关的10个候选差异基因,这10个基因可能是宫颈微生物群落调控SIL进展的重要候选基因,基于这些基因的研究可能为阻断SIL进展提供新靶点。目的:对生物信息学筛选出的宫颈微生物群落中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进展相关的10个候选差异基因进行相关功能验证。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0个候选差异基因在38例正常宫颈组织、52例SIL组织、30例宫颈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使用ROC曲线分析预测差异基因预警SIL发生和进展的价值,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SIL发生和进展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组的平均年龄比正常组和SIL组均大(P<0.05),HPV感染率也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逐渐增加(P<0.05),TCT检查的严重结果也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5)。2.ATM、ABCG2、PCNA、OGG1、TDG、LIG1、HMGB1在三种不同的宫颈组织中表达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分析,基因OGG1对预警SIL发生的价值最高,AUC面积为0.68(P<0.05),其次为基因HMGB1,AUC面积为0.63(P<0.05)。其OGG1和HMGB1预警SIL发生的灵敏度分别为57.7%、75.0%,特异度分别为78.9%、57.9%。预警SIL进展的价值由大到小为HMGB1、LIG1、ABCG2、TDG、PCNA,其AUC面积分别为0.74、0.68、0.67、0.65、0.65(P<0.05),其灵敏度分别为75.0%、83.3%、96.7%、50.0%、76.7%,特异度分别为57.9%、52.6%、39.5%、81.6%、57.9%。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PV感染、TCT严重程度为促进SI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BCG2低表达、TDG高表达为促进SIL进展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1.通过分析,我们初步认为ATM、ABCG2、PCNA、OGG1、TDG、LIG1、HMGB1可能协同HPV在SIL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了作用。2.对预警SIL发生和进展有价值的基因分别是OGG1、HMGB1和HMGB1、LIG1、ABCG2、TDG、PCNA;对预警SIL发生和进展都有价值的基因是HMGB1。3.HPV感染、TCT严重程度为促进SIL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BCG2低表达、TDG高表达为促进SIL进展的危险因素。其与宫颈微生物菌群的作用机制我们拟在下一步实验进行。目的:对mi R-34a在不同宫颈组织及细胞和HMGB1在不同细胞中进行表达验证。方法: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mi R-34a在29例正常宫颈组织、27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cervical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IL)组织、31例宫颈癌组织的不同表达,检测mi R-34a和HMGB1在Siha和H8细胞中的表达。结果:mi R-34a在SIL和宫颈癌组中的表达比在正常组低(P<0.05),mi R-34a在Siha细胞中的表达比H8细胞低(P<0.05)。HMGB1在Siha细胞中的表达比H8细胞高(P<0.05)。结论:mi R-34a在SIL和宫颈癌组织、宫颈癌细胞中低表达,HMGB1在宫颈癌细胞中高表达。
其他文献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其金融资产配置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家庭资产尤其是金融资产的选择和配置有了新的特点。同时,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带来了家庭生命周期的演变,也对家庭风险偏好和投资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金融市场资本配置的效率,影响我国经济的安全与活力。现有文献关于年龄结构与家
工科领域内的课程思政是当下众多高效全面落实课程思政,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话题。如何找准工科类课程的思政落脚点,让人文教育真正融入课程,创新课程思政新思维,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是当前各门课程探索和实行的关键。本文以《二手车鉴定与评估》课程中二手车鉴定评估车辆证件检查为例,提取思政元素,从四个方面设计和改进该门课程的课程思政的实施和手段。
为畅通企业退出渠道,最大限度提高企业办事效率与便利,自今年10月起,云南省玉溪市市场监管局进一步压缩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公告时间,全面提升注销登记审批效率,加强与司法部门工作衔接,完善简易注销容错机制,便利商事主体快速退出市场。玉溪市市场监管局大力优化普通注销制度,完善注销专区平台功能,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联动;全力拓展简易注销登记主体适用范围,
期刊
植物组织培养兴趣小组就菊花组织培养开展研究性学习:解决母液配制沉淀问题,解释培养基未添加生长素NAA菊花也能生根现象,探究环境因素对污染率的影响,创新实验的替代试剂、器材和方案,创造性使用MS培养液作为无土栽培液和植物肥料等。在此过程中构建、验证和应用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实践路径模型,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深度学习由于其强大的非线性建模能力,在输电断面传输极限评估问题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由于电力系统的时变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快速更新数据和模型以满足在线应用需求。为充分利用历史场景数据并减少在线更新的计算代价,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动迁移深度学习的输电断面传输极限评估方法。该方法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引入迁移学习预训练,推导了迁移泛化误差界以及最优经验误差组合权重,用于指导预训练阶段得到具有最小泛化
随着电力系统中新能源比例不断增加,区域间的能量传输变化愈加剧烈,因此,研究大电网断面功率调整方法十分必要。然而,由于传统算法存在潮流不收敛问题以及依赖专家经验等局限性,无法很好地克服在调整目标变化幅度较大时收敛性不佳的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将人工经验和深度强化学习相结合的断面功率控制方法。首先,介绍了深度强化学习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了发电机提前筛选和功率补偿机制;然后设计了深度强化学习模型的状态、奖励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