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其金融资产配置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家庭资产尤其是金融资产的选择和配置有了新的特点。同时,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带来了家庭生命周期的演变,也对家庭风险偏好和投资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金融市场资本配置的效率,影响我国经济的安全与活力。现有文献关于年龄结构与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其金融资产配置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家庭资产尤其是金融资产的选择和配置有了新的特点。同时,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带来了家庭生命周期的演变,也对家庭风险偏好和投资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进而影响整个金融市场资本配置的效率,影响我国经济的安全与活力。现有文献关于年龄结构与家庭投资决策的已有微观研究大多只使用一年数据,本文基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2015年和2017年数据,使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研究了家庭年龄结构和户主风险偏好对家庭投资决策的影响。首先本文从生命周期维度探究了家庭投资决策随着户主年龄变化产生的时变特征,发现家庭对股票、基金、债券等风险资产的选择随户主年龄增长呈现“倒U型”特征,对储蓄存款等安全性资产的选择随户主年龄增长呈现“正U型”特征,而且这些家庭投资决策与户主年龄的关系从2013年到2017年基本稳定;其次,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尚未有文献具体分析家庭对风险资产配置的“倒U型”影响在不同类型家庭中可能存在的异质性,因此本文对户主风险偏好的异质性作用进行检验,并得出结论认为,对于股票和基金而言,风险偏好家庭“倒U型”曲线的年龄拐点总是晚于风险厌恶家庭,并且户主风险偏好对股票和基金投资的边际影响会随着户主年龄和家庭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第三,本文探究了家庭年龄结构对户主风险偏好的影响,认为户主风险偏好会随着户主年龄增长以及家庭老年人口比的上升而降低,并且在年龄对家庭资产配置影响过程中风险偏好不是唯一的作用因素;最后本文探究了农村家庭与城镇家庭在金融资产选择过程中存在的异质性,发现与农村家庭相比,城镇家庭会更多更深入地参与风险金融市场。本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了金融机构要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政府和居民个人要加强金融素质教育,提高金融信息关注度,以及政府机构要加强社会保障,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等相关政策建议,以更好的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其他文献
太平天国战争前,江南贡院除办公用房外,号舍最大规模有17200余间。太平天国时期,江南贡院充当太平天国的试场和监狱,大部分得以幸存。太平天国失败后,江南贡院经不断扩建,规模空前。究其扩建原因,主要在于上下江分建贡院失败,分闱无法实现,只能通过容纳更多士子应试,以安抚人心,稳固统治。
公共产品类生态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生态产品,而实现其价值应在遵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般规律基础上把握和适应公共产品的特性。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着力于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外部性问题,是公共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机制设计和路径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公共产品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包括多元主体参与机制、行政与非行政手段协同机制、基于数据链的价值核算评估机制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财政
本文将新近重新发现的开元三年《唐相州邺县天城山修定寺之碑》残石予以拼合释读,并利用拓本对已破碎的开元七年《大唐邺县修定寺传记碑》作出释文。这两件碑刻对判断修定寺塔的建造年代及修定寺历史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由夏孙桐撰写的《清史稿》医者传“以类为先后”,“具述授受源流”,在人物传记的主脉之下,隐含着两大书写重点:一是疾病医学知识的叙述,如温病学、伤寒学;二是注重突出地域医学,如吴中医学、钱塘医学。《清史稿》作为正史书写强化了温病之学、伤寒之学的主流地位,承继了明清以来对江南地方医学传统的认可。其对医学学术源流及地域医学的观照与陈邦贤等人的近代医史书写路径不谋而合。陈邦贤对清代近三百年医学学术史的梳理,
民国时期,重新厘定针灸知识,是时人证明中医有效性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中医科学化的背景中,诸多医家都对针灸知识革新进行探索,注重疗效与回归经典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两条革新路径。前者以承淡安为代表,注重实际疗效,对传统针灸知识和西方医学知识加以理性取舍,使其更易被初学者掌握,并为后世针灸教材奠定基本知识框架。后者则以中央国医馆委员黄竹斋为代表,其针灸著述本意是尊奉传统经典医籍,以考订、注解方式整理针灸知识,
为了实现环渤海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聚焦于渤海莱州湾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通过综合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CVM条件估值法3种方法,对莱州湾附近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和胶东地区等地进行调查评估,得到了莱州湾的生态产品价值及补偿标准,最终为山东省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相关建议。
当下对敦煌书法的研究,主要的分类是木简残纸和敦煌写经,对于曾经在敦煌大量存在、而如今吉光片羽般仅存的碑刻残石,并没有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给予较多的关注。本文通过现存敦煌碑刻,来探讨唐朝时期敦煌地区书法的特征和发展演变,唐朝时期敦煌文化的地域特色以及东西文化交流对碑刻书法的影响,进一步阐述唐代敦煌碑刻的书法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