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绝经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目的:调查绝经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发生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绝经后妇女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策略。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12个社区为样本社区,对55岁以上绝经后妇女采用《亚太尿控协会尿失禁流行病学调查表》及《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问卷调查表(pelvic floor distress inventory-short form 20,PFDI-20)》调查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其中,《盆底功能障碍症状问卷调查表》包含三个量表:盆腔器官脱垂症状量表(pelvic organ prolapse distress inventory,POPDI)、下尿路症状量表(Urinary distress inventory,UDI)、肛门直肠症状量表(colorectal-anal distress inventory,CRADI)。采用 Epidata3.0 对问卷进行双份录入及比对。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描述盆底功能障碍症状得分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59份。绝经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较为常见,其中下尿路症状(urinary distress,UD)发生率最高,为40.1%,肛门直肠症状(colorectal-anal distress,CRAD)发生率为 32.3%,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症状发生率为20.1%。对盆腔器官脱垂症状量表得分进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与无便秘组相比,便秘组POP症状发生的OR值为9.108(95%CI:5.030~16.493,P<0.001);与大专以上组相比,未就学组OR值为0.324(95%CI:0.132~0.795,P=0.014)。对下尿路症状量表得分进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与BMI正常组相比,超重与肥胖组的OR值为1.839(95%CI:1.150~2.942,P=0.011);与无便秘组相比,便秘组UD症状发生的OR值为5.482(95%CI:3.224-9.174,P<0.001)。对肛门直肠症状量表得分进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与年龄<75岁组相比,年龄≥75岁妇女组CRAD症状发生的OR值为1.991(95%CI:1.127~3.517,P=0.018)。结论:1.超重与肥胖、年龄是绝经后妇女PFD的重要危险因素。2.便秘是PFD的常见症状,也是绝经后妇女UD、POP症状的重要危险因素。第二部分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子宫骶韧带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与对照组子宫骶韧带蛋白质组学的差异,探索POP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选择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收治的绝经后盆腔器官脱垂患者8例,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绝经后妇科良性疾病非POP患者8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子宫全切除术,术中取子宫骶韧带。采用基于质谱的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 on,iTRAQ)分析两组子宫骶韧带的蛋白质表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Ingenuity Pathway Analysis,IPA)对蛋白组学数据进行疾病和功能分析,并对差异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网络分析。选取三个跟结缔组织功能密切相关的差异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①通过iTRAQ技术在子宫骶韧带中总共鉴定到蛋白质1789个,其中差异表达蛋白88个。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30个蛋白表达上调,58个蛋白表达下调。②通过IPA分析,可能与结缔组织功能密切相关的差异蛋白有:纤调蛋白(Fibromodulin,FMOD),肌球蛋白轻链 6(myosin light chain 6,MY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XIV 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 XIV alpha-1 chain,COL14A1),腱生蛋白(Tenascin,TNC)和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LGALS1)。③对纤调蛋白,肌球蛋白轻链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与蛋白质组学结果相符。④差异蛋白网络分析发现核因子蛋白家族NFk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APP蛋白处于轴心位置。结论:1.纤调蛋白(FMOD),XIV型胶原蛋白(COL14A1),腱生蛋白(TNC)和半乳糖凝集素-1(LGALS1)等与结缔组织功能相关的蛋白下调可能导致盆底支持结构减弱,从而引起POP的发生发展。2.肌球蛋白轻链6(MY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上调,可能与盆底结缔组织损伤代偿应激反应及慢性炎症反应有关。3.核因子蛋白家族(NFkB),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和APP蛋白所在的相关通路可能在PO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