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Cl负载型吸附剂的制备及其CO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samxusty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氧化碳是合成许多重要化工产品的原料气体,同时一氧化碳在有些工业气体中是有害杂质,能使催化剂中毒。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及生产中日益强调节能降耗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发展高效节能的吸附分离技术,以满足含一氧化碳工业产品和尾气中各物质的分离、净化和提纯,有着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变压吸附PSA(或变温吸附TSA)技术是一种有效的CO分离方法,操作方便,能耗低,其利用气体组分在固体材料上的吸附特性的差异以及吸附量随压力(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通过周期性的压力(温度)变换过程实现气体的分离和提纯,实现该技术的关键是开发出高效的CO吸附剂。目前,CO吸附剂的开发主要以Cu+为活性组分负载到载体上,利用Cu+能与CO形成可逆的羰基络合物,大大提高了CO的吸附量和选择性。本文通过两种方法制备了CuCl负载型CO高效吸附剂,并对其制备原料,制备条件以及吸附剂的吸附和脱附性能、CO选择性以及再生能力,机理等进行了研究。1.直接法制备CuCl分子筛吸附剂及其CO吸附性能的研究根据盐类在分子筛表面自发单层分散原理,将CuCl改性分子筛制备高效的CO吸附剂,实验结果表明在13X和NaY上CuCl的最大分散量分别为0.4gCuCl/g 13X及0.45gCuCl/g NaY,吸附量分别可达54ml/g剂及58ml/g剂,脱附量分别为40%和60%,且CO/CO2分离比分别可达1.4和1.9。XRD表明CuCl/13X样品在350℃,4h焙烧后CuCl晶相消失,表明氯化亚铜发生原子水平的分散以及一小部分的固态离子交换,而这种分散可生成较强的表面键,同时使体系的墒大大增加,结果体系的总自由能下降,是热力学自发过程。2.由二价铜前躯体制备CuCl负载型吸附剂及其CO吸附性能的研究利用传统浸渍法,通过将载体浸渍于氯化铜和羧酸铜混合溶液中,加热干燥得到CuCl的制备原料,然后在减压下,惰性气体环境下或者还原性气体环境下进行加热处理,得到了具有高效CO吸附性能及选择性的铜基吸附剂。通过对其制备原料,制备条件、吸附和脱附性能、CO选择性、再生能力以及机理等进行详细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料甲酸铜与氯化铜分子数比为1:1时,载体为活性炭,负载量为4mmolCu(Ⅰ)/gAC,在负压、氮气或是CO气体环境下经过260℃,活化3-4h后,所制得的CuCl吸附剂在0.1MPaCO压力中,吸附性能最佳,CO吸附量最高达到55ml/g剂,并且该吸附剂吸附和脱附性能最佳,反复进行吸脱附,吸附能力几乎不下降,CO/CO2分离比最大。吸附剂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后通过在CO气氛中活化可以再生。实验观察Cu(Ⅰ)/Y吸附剂在焙烧前后颜色从蓝色变为白色,说明二价铜经过一定的反应或者自还原可能全部转化为一价铜。XRD和低温氮吸附表明CuCl均匀分散于活性炭载体上。浸渍法较之直接法制备更为简单经济,避免了CuCl的提纯,正己烷保护,氮气氛围中储存等条件的限制,有利于工业化的应用。
其他文献
<正> 慢性鼻部炎症包括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的鼻病,与祖国医学所谓的鼻渊、脑漏等病相似。此类疾病多由急性阶段治疗不当,或迁延失治而成。由于病程较长,邪气久
递系式是现代汉语中最具有争议的句法现象,它的框架结构表现为NP1+VP1+NP2+VP2,NP2作VP1的宾语,又作VP2的主语,但这种结构仍可表现为连动式、主谓短语作宾语、双宾语句等,所以,递系
目的:分析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1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塑的干预影响,旨在为H型1级高血压患者临床用药予以指导。方法:搜集整理2016年8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H型1级高血
修辞幻象主题的观点是欧内斯特·鲍曼于1972年提出的。罗伯特·拜尔斯与他的助手们对小组交流的研究促成了修辞幻象这一观点的发展。拜尔斯发现小组想象与戏剧话的过程是一种
双音词研究是汉语词汇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专书双音词研究,对于展示一个时期双音词的状况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庄子》是研究先秦汉语词汇的珍贵材料之一,关于它内、外
综合两年二氯吡啶酸防除夏玉米和冬油菜田阔叶杂草药效试验的结果,发现75%二氯吡啶酸可溶性粉剂对夏玉米菊科杂草刺儿菜、辣子草、鳢肠、鬼针草、小飞蓬、艾蒿等防效优良,田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盐铁会议的记录编撰而成的一部对话体政论性著作。此书以西汉的经济政策为主题,尤以盐铁是否官营专卖为核心,辩论盐铁酒类专卖以及均输平准等措施的
文章简要介绍了作者在美国南加州大学从事教学实践时感受到的矛盾,及对应这些矛盾所提出的一些对策。
对小麦粗蛋白质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定.描述了小麦粗蛋白质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