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市公司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群体,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而近些年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事件的频发,不仅损害了相关信息使用者的个人利益,而且严重影响了注册会计师的信誉。这引发了更多学者对审计方法的思考,促使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向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过渡。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否有效揭露管理层舞弊,在审计实务中注册会计师如何运用该审计方法揭露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战略管理理论和舞弊三角理论为基础,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和管理层舞弊进行界定,并对管理层舞弊动因、舞弊手段以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揭露管理层舞弊的有效性和方法进行文献综述。在揭露管理层舞弊视角下,本文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进行比较,探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揭露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的优越性。 注册会计师要想揭露管理层舞弊,必须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动因以及舞弊行为特征,只有把握了管理层舞弊的规律,才能在审计中确认管理层舞弊的高风险领域,进一步识别和揭露管理层舞弊行为。本文以2006-2013年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处罚的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和国泰安数据库中上市公司违规数据为依据,共选取421家上市公司为舞弊样本,对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动因、舞弊类型、舞弊手段等进行统计分析,形成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的审计结构框架。注册会计师根据现代风险导向的审计流程,结合管理层舞弊的动因和舞弊手段特征,评估上市公司管理层舞弊风险。针对管理层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做出应对措施,实施具体的审计程序,最后进行后续审计。管理层舞弊导致审计失败的案件多发,一方面是因为外部环境的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另一方面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在实际审计时因个人能力有限,未遵循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流程。因此,本文最后从注册会计师职业外部和职业内部保障两个方面提出相应措施,以不断完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上市公司的应用,实现揭露管理层舞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