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肘管综合征属痿证范畴,以进行性手内在肌萎缩和手尺侧半皮肤感觉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研究大多数是对于单味中药或者经典方剂的临床研究,不能与中医的辨证论治等理论有机结合。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通过观察肘管综合征患者及健康人的心经、小肠经及与其位置邻近的心包经、三焦经、肺经和大肠经相关经穴的体表温度变化,旨在初步探讨肘管综合征患者的穴位病理反应特点,进而为肘管综合征的诊断和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选择68名单侧肘重度管综合征患者(试验组);2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中。应用C640型医用热像检查仪对受试者进行检测,采集其手部及腕部红外热像图,然后在红外热像图上,选取心经腧穴(少冲穴、少府穴、神门穴),小肠经腧穴(少泽穴、前谷穴、后溪穴),三焦经腧穴(关冲穴、液门穴、中渚穴),心包经腧穴(中冲穴、劳宫穴、大陵穴),肺经腧穴(少商穴、鱼际穴、太渊穴),大肠经腧穴(商阳穴、二间穴、三间穴),督脉的印堂穴,记录各穴位温度值。检测时被捡者取坐位情绪稳定心率平稳后,按照检测体位(一)、(二)进行检测,以取穴周围0.5cm范围内温度均值作为该处穴位体表温度。对各组的个体进行比较时,分别进行左右侧同一穴位的温度比较,以观察左右有无失衡现象。对于试验组分别同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以观察各腧穴皮肤温度变化特点。 结果: 1.对照组组内所选经脉及腧穴左右温度比较 健康人的心经与小肠经所选腧穴的左右温度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健康人的心包经与三焦经所选腧穴的左右温度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健康人的肺经与大肠肠经所选腧穴的左右温度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 2.试验组组内所选经脉及腧穴左右温度比较 心经与小肠经腧穴的左右温度值比较,均差异明显((P<0.05)),心包经与三焦经腧穴左右温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肺经与大肠经腧穴左右温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 心经与小肠经腧穴的平均温度值较健康人低,少冲穴、少府穴、神门穴;少泽穴、前谷穴、后溪穴平均值同健康人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心包经与三焦经腧穴平均温度值较健康人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肺经与大肠经腧穴平均温度值较健康人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健康人肺经、大肠经,心经、小肠经,心包经、三焦经左右两侧的温度均较对称,无明显左右失衡现象。 2.肘管综合征患者心经与小肠经的井穴、荥穴、输穴同时表现出皮肤温度的异常,而肺经、大肠经,心包经、三焦经井穴、荥穴、输穴未表现出皮肤温度的异常,说明肘管综合征病位在心经与小肠经,推断以上三穴同一穴位左右两侧存在差值大于1℃和(或)印堂穴差值大于4℃时可以作为该病诊断的客观依据。 3.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以作为经络研究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