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 马铃薯淀粉及变性淀粉的开发应用现状。 介绍了淀粉和马铃薯淀粉及其衍生物的独特性能及其在各工业领域的生产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马铃薯淀粉及其变性应用研究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羟烷基淀粉在生产和应用方面的优越性和存在的不足:羟烷基淀粉对酸、碱、氧化、水解、等的稳定性好,糊化温度低,成糊及成膜性能优良,但羟烷基淀粉的开发仅限于对羟乙基淀粉和β-羟丙基淀粉的生产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和不同的反应条件以获得不同性能的产品;并从化学的角度指出在新型羟烷基马铃薯淀粉合成与应用研究方面存在着广阔的发展空间,淀粉氧负离子与不同氯代醇在碱催化下发生醚化反应,可以合成一系列性能优良的羟烷基醚化淀粉,如将马铃薯淀粉和羟烷基淀粉的优良品质有机地结合起来,再施以交联、氧化等复合变性,就可能合成出性能卓越的羟烷基马铃薯淀粉。 第二部分 新型马铃薯羟烷基淀粉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以环醚在酸性条件下的开环产物为醚化剂,以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以乙醇为反应介质,制备了三种新型羟烷基淀粉,并对其进行了糊化温度、粘度、粘度热稳定性、冷水溶解性及成膜性能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三种羟烷基淀粉都具有和羟乙基淀粉相似的优良性能,马铃薯甘油淀粉具有更低的糊化温度、更高的粘度和粘度热稳定性、更大的冷水溶解性能和更好的成膜性能,较其他马铃薯羟烷基淀粉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性能试验的结果还揭示了醚化剂结构对羟烷基马铃薯淀粉性质的影响规律:醚化剂的羟基数目增加时糊化温度降低、粘度增加、冷水溶解性显著增加;只有一个羟基时,羟基与醚键氧原子之间的距离越远,产品的糊化温度越低,粘度越大。同时就甘油淀粉的制备,通过正交试验和数理统计,确定了一组制备马铃薯甘油淀粉的优化反应条件,即:在有机溶剂乙醇中,催化剂用量:干淀粉质量的12%;醚化剂用量:干淀粉质量的18%;反应温度:45℃;反应时间:17h;淀粉乳液浓度:20%。在此条件下,醚化度的工程平均为0.127。数理统计结果表明,四种因素中对醚化度的影响力最强的是反应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