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腾飞的时代,知识日新月异,人才竞争加剧,教育正从阶段性向终身化发展,由学校本位向家庭本位、社会本位发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构成不可分割的鼎力之势,家校合作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教育课题。尤其是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多变的转型期,青少年的成长遭遇更多的不确定因素。时代的动因推动教育深刻变革,结束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割裂开来的孤独状态。因此,深入开展家校合作实践与研究,打造最大的教育合力,构建新的教育生态,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客观上已经成为一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时代课题。本研究在广泛分析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及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从泰安市的实际出发,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编制了《泰安市初中家校合作现状调查》教师问卷、家长问卷、学生问卷共三份问卷,选择了四所规模较大的初中学校,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进行了大范围调查,获得了进行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为撰写论文夯实了基础。论文共分五个部分:前言,家校合作的涵义、泰安市初中家校合作的基本状况、家校合作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和提高家校合作实效性的对策等,其中的对策分析为研究重点。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笔者对泰安市初中家校合作的状况有了基本判断:家校双方均已对合作具有了一定认识,各学校也以不同形式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就整体而言,家校合作的水平还比较低,实效性还比较差。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智轻德,合作内容狭窄;二是单向传达多,双向交流少;三是形式单一,以家长会为固定模式;四是随意性强,系统性差;五是家校合作组织的功能虚化;六是学生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忽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家校双方的认识误区、家庭教育权的制度缺失和学校教育的威权阴霾等。围绕提高家校合作实效性这个中心,本研究认为,应当从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整体着眼,运用系统论等科学方法,构建起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新格局。从社会层面讲,家校合作应成为整个社会的系统工程,包括凝聚充分的社会共识、完善家校合作的制度基础、建立独立的家校合作组织体系、建立高效的教育培训机制等;从学校层面讲,学校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包括将家校合作纳入学校整体工作、建立基于学习共同体的家校合作模式、注重开发家长的课程功能、重视孩子的主体作用等;从家长层面讲,家长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影响力,包括要善于学习,具有一定的教育素养、创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孩子、积极参与学校教育,做学校的合作伙伴、配合社区工作,创造优质的整体教育环境等。本研究围绕提高家校合作实效性的主旨,从社会、学校、家长三个层面提出了富于针对性和操作性的12条建议,尤其是充分吸纳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从开发课程资源的角度,对开发家长与孩子的课程功能进行了深入阐释,并明确提出并论述了学生在家校合作中的主体价值。这两点也正是国内相关研究中较为欠缺的地方,从而使本研究具有了一定的创新价值。同时,本研究作为区域教育实践研究,必将对改善泰安市落后的家校合作现状有所裨益,对国内同类实践与研究产生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