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是个体对事物表现出的创造性的能动反映[1]。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小学阶段又是直接关系到创造性思维发展中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共同发展的重要阶段,本文以小学生的人格特征、家庭教养方式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探讨小学生人格特征、家庭教养方式对其创造性思维发展特点的影响,不仅可以探究更适合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更有利于丰富教育教学模式,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通过学校教育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提供切实有效的途径。本研究采用实验和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实验先后进行了两次,其一,从辽宁省丹东市1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各年级1男、1女两名学生进行预实验;预实验的目的在于选择更适合做实验的图片。其二,随机抽取该小学一至六年级251名学生群进行正式实验。小学生人格测评问卷是请班主任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实验中的201名学生群进行人格评定;家庭教养方式问卷是请上述201名学生群对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进行逐项填写。最后,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实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性别、年级特点;对小学生人格特征、家庭教养方式分别进行相关分析,探讨小学生人格特征、家庭教养方式对其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影响;并运用回归分析来探讨小学生人格特征、家庭教养方式能够有效的预测其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总分及其各维度年级差异显著,整体上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总分及其各维度性别差异不显著;小学生人格特征对其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具有正向相关影响;小学生人格特征中的智能性维度能够有效地预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水平;家庭教养方式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水平产生负向相关影响;家庭教养方式中父、母亲过保护、过干涉,偏爱被试能够有效地负向预测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