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经一系列收集病例、分组、统计结果、分析结果,探讨孕妇中医体质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相关性,意在通过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指导,对孕妇进行中医体质评估,结合体质辨识进行个体化调理孕妇体质,来降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患病率及减轻病情程度,为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提供思路,有利于提高围生期母儿保健水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和社会效益。方法:本研究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南海妇产儿童医院妇产科门诊收集孕妇病例,根据诊断标准、剔除标准筛选后选出200个病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应用孕妇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来调查孕妇中医体质分类,并追踪其分娩的新生儿是否患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经追踪调查,其分娩新生儿患有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孕妇有70例,设为病例组,其新生儿未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孕妇有1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比较及相关临床资料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病例组70例中9种中医体质类型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气郁质(42.86%)>湿热质(21.43%)>痰湿质(14.29%)>阳虚质(8.57%)>气虚质(4.29%)=阴虚质(4.29%)>血瘀质(2.86%)>平和质(1.43%)>特禀质(0)。气郁质、湿热质所占比例最高,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好发体质类型。2、对照组中130例9种中医体质类型出现的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平和质(49.23%)>阳虚质(9.23%)=阴虚质(9.23%)>气郁质(8.46%)>血瘀质(7.69%)>气虚质(6.92%)>湿热质(4.63%)>痰湿质(3.84%)>特禀质(0.77%)。平和质为对照组最多见的体质类型。3、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各中医体质类型比较,主要在平和质、气郁质、湿热质、痰湿质有显著性差异(p<0.01)。4、病例组患有妊娠合并疾病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在妊娠合并疾病情况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5、病例组剖宫产分娩方式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在分娩方式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6、病例组内向性格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在性格情况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7、病例组睡眠质量不佳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在睡眠质量方面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8、病例组嗜辣饮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清淡均衡饮食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各饮食习惯主要在嗜辣、清淡均衡饮食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孕妇中医体质因素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分娩患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的孕妇中以偏颇体质者为多。2、气郁质、湿热质为分娩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母体的多发体质。3、妊娠合并疾病、剖宫产、性格内向、睡眠质量不佳,嗜辣饮食等因素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4、在治未病的指导下,可根据孕前、孕期以及结合体质辨识,个体化、辨证地调理孕妇的体质来预防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