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足步行机器人步态规划及控制系统的研究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ing_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索未知世界,避免恶劣的工作环境对人体的损害,从事一些人体本身难以完成的工作,使用机器人实现目标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机器人根据其移动方式可以分为:轮式机器人、履带式机器人和足式机器人。相比于轮式以及履带式移动方式,足式机器人所采用的移动方式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足式移动方式对不平整的路面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其腿部的立足点可以是离散的,能够在可以延伸到达的地面上选择其最优的支撑点,即使是在地表极度崎岖的情况下,通过严格地选择腿部足端的支撑点,也能够自由行走。足式机器人的移动方式还具有主动隔振的能力,允许腿部的运动轨迹和机体的运动轨迹解耦,保持机器人运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基于此,足式步行机器人的研究已经成为机器人学中一个受人关注的研究领域。论文围绕多足步行机器人的机构和运动学、步态规划以及运动控制系统展开研究。第一,分析了多足步行机器人的步行机构和腿部自由度;对步行机器人腿部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建立了单腿的D-H方程,求出了机器人单腿的运动学的正解和逆解,再对多足步行机器人整体进行运动学分析,以独特的角度求出了步行机器人作为整体运动学的正解和逆解;第二,阐述了步态稳定性原理,提出了多足步行机器人静态稳定性的判断方法和各参数对机器人的影响;对于多足步行机器人中典型的四足和六足步行机器人进行了独特的平动和定点转动的步态规划,分别给出了稳定的步态过程,并推导出能适应有坡度的平动行走步态最大跨步和定点转动最大转动角度的计算方法;第三,介绍了多足步行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中的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在理解步行机器人控制系统结构的基础上,使用Visual C++实现了步行机器人上位机的人机交互界面软件;为保证步行机器人步态控制数据传递的有效性,约定了基于串口帧传输方式的数据通信协议;对于下位机控制器,进行了硬件的介绍和软件工作流程的描述。根据给出的稳定平动和定点转动步态,对四足和六足步行机器人分别进行了实验,比较了理论值和实验值之间的差距。多足步行机器人实地步行实验证明,上面讲述的运动学、步态规划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论文结尾,进行了总结与进一步的展望。
其他文献
大众标注(Folksonomy)的概念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出现,它重视用户参与,通过邀请用户参与标注过程,可以达到知识共享和用户交互的目的,能挖掘用户标注中潜在的偏好。凭借自发性和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遥感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军民两方面都有重要应用价值。SAR图像的成像原理与光学图像不同,研究SAR图像去噪方法有重要意义
由于计算机及网络的飞速发展,因特网上的信息量呈指数级增长。当使用通用搜索引擎来搜索相关的信息时,准确率越来越令人难以接受,有时候甚至访问了几十个页面都无法找到所需的内
近年来,网络攻击的巨大威胁和安全问题已经受到了不同组织的高度关注。入侵检测系统作为一个保护数据完整性和系统可用性的反制手段,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许多研究人员将
随着计算机在个人用户的大量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用户和网站数量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方式,于是网络上的信息也以海量方式增长如何从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中准确的提取出
移动电子商务作为传统电子商务的延伸,借助WAP技术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正在迅猛发展。移动支付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一个能够得到广泛应用的标准
我国在炉温控制系统方面研究起步较晚,绝大部分炉窑设备的温度控制系统主要采用温控仪,少部分采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两者都存在系统可扩展性差,性价比低等缺陷。2011年,杭州电
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是指大部分传感器节点位于地下土壤中,以无线电作为通信介质的传感器网络,目前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无线地下传感器网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以用来监测土
图像滤波就是在尽量保留图像细节特征的条件下对目标图像噪声进行抑制的技术和过程。图像滤波的效果对于后续的图像处理与分析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对空域滤波、频域滤波以及小
与IPv4协议相比,IPv6协议具有众多无可比拟的优点。下一代因特网(NGI)和下一代网络(NGN)采用IPv6协议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由于IPv4协议和IPv6协议互不兼容和一些网络应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