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地人居环境是指在山地区域中,由人、构筑物、自然环境以及相互间关系构成的复杂系统。山地人居环境是人类最早的栖息地之一,他的发展历史与其他地区的人居环境一样久远,然而却长期受到忽视。本文将山地人居环境这一系统中的各组成要素简单概括为人与自然两大对立统一面,而在这两者之间起到积极或消极作用的,则是不断发展的生产技术水平以及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的矛盾由来已久,由于山地人居环境所处自然条件的艰巨,这一矛盾一直都十分尖锐,因此,对山地人居环境建设历史的研究,实际上是研究人与自然协调和斗争的历史,对整个人类城市文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无力改造自然环境,人类为着温饱四处奔波,其聚居地以及内部人的生活完全依附于自然。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生产力水平有了相当大的发展,人们在满足温饱的情况下,开始对生活有更多的要求,同时由人所构成的社会也日趋复杂。山地自然环境在密集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渐渐发生改变,人类聚居地摆脱了对自然的纯粹依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近现代产业革命带动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山地人居环境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聚居地的建设改变了原有自然环境格局,占据了统治地位。但是,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的索取和破坏超过了自然环境所能承载的极限,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等等。这些问题使城市文明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迫使人类开始认真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了以人居环境科学为代表的一系列研究方法。作为所在自然环境最为脆弱的人类聚居地,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最近十几年来,我国建筑界对山地人居环境的建设,从规划尺度到建筑尺度都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对山地人居环境建设历史的简单回顾,并希望以此找出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规律,探寻山地聚居地的未来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