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评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现象——以中国古代朋党政治为视角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ua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党政治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诸多学者的目光和孜孜不倦的研究。朋党虽然已经是过去式,但朋党的一些思想和人文却早已沉淀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值得我们对其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笔者搜集了中国古代关于朋党政治的古籍文献33篇,利用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通过对33篇古籍文献的逐篇详细解读和分析,力图解释古人对于朋党政治的理念变化特征和历史传承性,以此来审视当今纷繁复杂的政治社会中的现实问题。  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针对选题的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创新和不足等进行概述;第二部分对中国古代朋党政治进行基本阐述,解释了朋党的内涵,以及朋党政治在古代和近现代的发展;第三部分对中国古代33篇关于朋党的古籍文献进行详尽的解读和分析,探索古人关于朋党理念的变迁规律及其历史局限。  本研究发现,朋党作为一种政治发展的产物,深刻存在于中国历史的痕迹中,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变化和发展。自先秦开始,古人对于朋党政治所持的立场和态度各有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两派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朋党于国家有重大的危害,坚决反对朋党,并提出严厉的批评;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朋党分为君子之党与小人之党,不能否认君子之党的优势作用,而主张支持君子之党。尽管对于这两种立场的论战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历史中,此消彼长,各派观点由于受历史条件所限,也多有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各派的支持论据也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呈现新的变化。与此同时,古人对于朋党的性质和论述基调也经历由最初贬义经由汉唐时代转变后,过渡到宋代中性定义,最终走向明清贬义色彩重现的道路。自西周、春秋战国有了对朋党的论述起,朋党就被定义为小人行径、危害国家和社会的贬义内涵;经历了汉唐政治斗争的洗礼,其性质才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发展到宋代,,区分了君子之党与小人之党,发展为“君子有党”,使“朋党”成为了一个中性表达;到了明清两代,由于统治者的极力贬斥和官僚士大夫的论证,“朋党”又被打上了贬义标签而延续下来。不得不承认,古人对于朋党的政治理念更多的是受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应运而生,都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这就为我们研究当下政治世界的复杂形势提供了一条可供摸索的途径。
其他文献
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在司法实务中都是比较常见的罪名。二者同属侵犯财产类犯罪,主观上都要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但二者在主体和客体等犯罪构成要件上又有着很大的区别。近年来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大事,教育水平的高低影响着社会以后发展的快慢,所以作为教育管理者,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了解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努力将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才。 Edu
期刊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油气资源合作,必须高度重视法律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本文分析认为,国际石油合同作为国际油气资源合作项目取得和运作的基本依据,具有典型的不平等性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格局深刻调整,亚洲的地缘政治格局愈发复杂。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中国所面临的周边外交环境十分严峻。如何保证中国周边的和平与稳定,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