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皮质脑电的脑运动区功能定位原理与算法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re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脑神经皮质功能区病变的的手术治疗中,皮质(运动区)功能定位可以实时确定大脑神经运动等脑功能区边界,帮助医生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同时尽可能地保护病灶周围的正常脑组织,避免神经功能损害,关系到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因此,脑运动区功能定位研究具有明确的医学临床应用背景,对神经外科手术具有十分重大的应用意义。如何能在术中准确、快速、无创,甚至非唤醒状态下定位脑功能区是一直困扰临床和神经医学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亟待解决。本论文以“通过脑运动区皮质脑电信号的特异性分析,实现人体神经系统大脑皮质运动区功能定位的临床应用”为目标,深入研究运动区皮质脑电信号的特异性及其处理技术,探讨皮质脑电用于术中脑运动区功能定位的原理和分析算法,为医学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从而实现准确、快速、无创的术中脑运动区功能定位。首先,根据脑(运动区)功能定位的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脑(运动区)功能定位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脑电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皮质脑电小波分析用于术中脑运动区功能定位的新原理设想。其次,系统研究了大脑皮质的结构与功能分区,以及脑电信号的起源和特性。在此基础上,以运动区脑电的特异性为原理,结合小波变换,利用实验数据设计并验证了多种脑运动区特异性脑电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u节律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和同步化(ERD/ERS)原理,运动区脑电mu节律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达到了93%的检出正确率;基于运动区慢皮层电位(SCP)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性原理,运动区慢皮层电位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的检出正确率达到了84%;以单一模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为基础,以运动区脑电的特异性多模式为原理,多模式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的检出正确率达到了78%-100%。上述三种原理和分析算法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开拓了一项脑运动区功能定位的新原理和算法,为医学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根据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本论文还首次提出和设计了基于mu节律和SCP的多模式脑运动区功能定位系统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比较,该系统的术中脑运动区功能定位具有更加准确、快速和无创的优点。为医学临床实际应用建立了技术框架。
其他文献
前言锌是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广泛存在与神经系统中参与许多生物学功能。中枢神经系统中大约85%的锌离子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结合或作为许多酶的辅酶,少部分游离锌离子存在于锌
对医学论更中常见的统计学应用问题进行辨析,包括多组均数间的比较误用t检验、重复测量资料误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图变量的计量资料误用t检验、有序分类资料误用卡方检验、
2017年6月24-25日,第五届全国重点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协同建设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理论教育
1998年12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WESCO)世界遗产保护委员会在日本京都召开会议,确认将法国里昂古城列入人类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世界上共有5座城市被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这
长春新碱(vincristine VCR)是1962年由长春花中提出的二聚吲哚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长春花叶中。VCR通过作用于肿瘤细胞微管蛋白而干扰肿瘤细胞代谢,临床应用较为广泛,主要用于治疗
日龄相同的杜梅二元杂交猪40头,初始体重为20.1±0.69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6头猪,分别在有运动场的水泥地面猪舍和发酵床猪舍中饲喂101 d,全程记录试验期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示踪分子进行活体显像,它能够在分子水平无创、动态、定量的对活体生理、生化变化过程进行观察,是研究
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AQ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膜上、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子的特异孔道,对机体的水液平衡和细胞微环境的稳定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其中,AQP4(aquaporin-4,A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结算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但无论叙做单证业务还是叙做贸易融资业务,操作不当或违反基本流程规定,都将引发一定的风险甚至被卷入法律诉讼之中。 L / C is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