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脑神经皮质功能区病变的的手术治疗中,皮质(运动区)功能定位可以实时确定大脑神经运动等脑功能区边界,帮助医生最大限度地切除病灶,同时尽可能地保护病灶周围的正常脑组织,避免神经功能损害,关系到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因此,脑运动区功能定位研究具有明确的医学临床应用背景,对神经外科手术具有十分重大的应用意义。如何能在术中准确、快速、无创,甚至非唤醒状态下定位脑功能区是一直困扰临床和神经医学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亟待解决。本论文以“通过脑运动区皮质脑电信号的特异性分析,实现人体神经系统大脑皮质运动区功能定位的临床应用”为目标,深入研究运动区皮质脑电信号的特异性及其处理技术,探讨皮质脑电用于术中脑运动区功能定位的原理和分析算法,为医学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从而实现准确、快速、无创的术中脑运动区功能定位。首先,根据脑(运动区)功能定位的应用和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脑(运动区)功能定位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脑电信号处理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皮质脑电小波分析用于术中脑运动区功能定位的新原理设想。其次,系统研究了大脑皮质的结构与功能分区,以及脑电信号的起源和特性。在此基础上,以运动区脑电的特异性为原理,结合小波变换,利用实验数据设计并验证了多种脑运动区特异性脑电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mu节律的事件相关去同步化和同步化(ERD/ERS)原理,运动区脑电mu节律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达到了93%的检出正确率;基于运动区慢皮层电位(SCP)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特性原理,运动区慢皮层电位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的检出正确率达到了84%;以单一模式的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为基础,以运动区脑电的特异性多模式为原理,多模式特征提取和分类算法的检出正确率达到了78%-100%。上述三种原理和分析算法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开拓了一项脑运动区功能定位的新原理和算法,为医学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最后,根据理论基础研究结果,本论文还首次提出和设计了基于mu节律和SCP的多模式脑运动区功能定位系统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比较,该系统的术中脑运动区功能定位具有更加准确、快速和无创的优点。为医学临床实际应用建立了技术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