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聚丙烯复合材料的界面改性与性能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sl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丙烯(PP)是一种很受欢迎的通用塑料,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能、良好的机械性能、易加工性和较高的性价比。但由于热机械性能相对不高以及低温脆性等缺点,其实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碳纳米管具有公认的优异性能,能够与聚丙烯复合得到具有更好热机械性能的导电复合材料。但由于其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容易团聚。此外,碳纳米管的表面惰性使其很难与聚合物相容,表现为两种组分之间的界相容性较差。为了提高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与聚丙烯(PP)的相容性,本文报道了一种实用的多壁碳纳米管(MWNTs)改性和接枝聚丙烯多壁碳纳米管(PP-g-MWNTs)的制备方法。对MWNTs表面进行羟基化处理,所得产物进行氨基化处理,最后与马来酸酐接枝的聚丙烯(MA-g-PP)进行聚合,所得到的聚合物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所得的PP-g-MWNTs进行了形貌观察,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其元素组成和键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X射线衍射(XRD)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此外,我们还主要研究了PP-gMWNTs对PP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热性能的影响以及界面的增强机理。复合材料的力学测试结果表明,当PP-g-MWNTs的添加量为0.50 wt%时,PP-g-MWNTs/PP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均达到最大改善,通过动态力学分析(DMA)、差示扫描量热(DSC)和热失重分析(TGA)对PP-g-MWNTs试样与未修饰试样的性能进行了比较,测试结果表明,添加PP-g-MWNTs的PP复合材料比纯PP显示出更高的热稳定性和耐热性,接枝率达到24 wt%。同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也随着PP-g-MWNTs添加量的升高而不断增加。本论文为设计低模量弹性界面层并制备高韧性,同时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提供新思路。
其他文献
谷氨酸钠(MSG)—是味精的主要成分,作为一种鲜味物质被广泛用于各类食品中。其安全性早已被各种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承认,但自从味精诞生,人们对其认知一直存在争议,认为味精加工时产生致癌物质并且长期食用会导致头昏耳鸣、智力下降等症状。事实上,味精对于健康的负面影响基本由于大量摄入而远超正常食用量。最近,一些研究提出,机体健康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具有密切联系,而谷氨酸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也应视作其安全性的
本次口译实践报告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推出的纪录片《我的奥林匹克》为基础,对中英交替传译模拟实践进行分析。笔者希望通过这次交替传译模拟实践以及其分析总结,不断地巩固
目的研究输卵管积水(hydrosalpinx,Hx)抑制子宫内膜细胞中miR-133b表达导致内膜容受性降低与胚胎种植失败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蛋白质印迹(Wester
钢塔架结构是钢结构建筑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钢塔架结构在我国广播电视、输电线路、旅游观光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经过近50年的快速发展,钢塔架结构的应
铝是地壳中含量较高的元素之一,具有自重轻(约为钢的三分之一),耐腐蚀性强和外观优美等优点,在工程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同时,铝合金结构的稳定问题较为突出,中国的相关
《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四)》(以下简称“《北大简(四)》”)于2015年10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妄稽》为其中一篇。此篇简文写定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主要讲述了当时的士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之一,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机械加工业作为第二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巨大,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很高的比例。长期以来,我国的机械加工业安全管理水平较低,导致了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很多机械加工企业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机械加工企业必须研究科学、高效的事故隐患排查方法,并对所有
目的:变应性鼻炎(AR)是耳鼻喉科常见病,是一种由变应原引起的以Th2型细胞免疫为主的变应性疾病,其发病率高且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方法。脑恶性肿瘤缺失基因1(D
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us(半翅目、飞虱科)作为亚洲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能够传播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发水稻条纹叶枯病,造成重大损失。RSV的侵入伴随着灰飞虱体内多种组分与病毒的互作,这些组分能够抵御或帮助病毒侵染、复制和传播。前期研究鉴定出带毒与不带毒灰飞虱唾液腺中的33个差异蛋白,其中包括泛素相关蛋白,如泛素-60s核糖体L40前体
目的探索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疾病状态下,大鼠“肺俞”出现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特异性增高的机制。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COPD模型组(C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造模时间为29天,模型组用改良的自制烟熏箱内熏烟联合气道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造成COPD模型,正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