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迎来了法治发展的新春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一系列安排,开启了我国法治发展的新征途,这也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这项事业当中去,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大学生具备相应的法治意识。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才,其法治意识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进程的快慢。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是急需重点关注的课题。本研究立足于依法治国的全新时代,以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为切入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阐述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实证分析,全面把握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和法治意识养成的现状,着重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中的已有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找到了制约当代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症结所在,最终提出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实践路径。本文共包括六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是导论,主要阐述了本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创新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推动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以及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这四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必要性;从社会法治环境产生良好氛围、传统思想道德发挥积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基本条件以及大学生自身拥有有利因素四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可行性。第四部分主要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提出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已有成效,即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关心国家法治建设和积极投身国家法治建设;在调查的基础上,找到了大学生法治意识现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大学生法律知识单薄、法律权威意识不够、宪法意识不足、权利义务意识淡薄和法律信仰不牢固这五个方面的问题;第五部分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存在问题的成因进行了详细探讨;原因主要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社会现实的制约、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和大学生自身因素的制约。第六部分主要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资源、明确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目标和任务、重视能够适应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教育、营造能够促进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良好环境以及推动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自我养成这五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法治意识养成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