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我国海洋科技的逐步革新以及海洋强国战略的逐步推进,南海岛礁工程建设已得到飞速发展。在海洋工程建设过程中,钙质砂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基材料得到十分广泛应用。由于钙质砂成因与一般陆源砂存在显著区别,因而其物理力学特征亦不同于一般陆源砂。在采用钙质砂作为建筑材料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陆源砂所构建的常规工程建设理论和技术存在一定不足,因此,需进一步针对钙质砂物理力学特征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为形成针对钙质砂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971188;No.51071134); 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No.2019GK1012); 湖湘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No.2019RS1059);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金(No.CX20190493;No.XDCX2019B1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海洋科技的逐步革新以及海洋强国战略的逐步推进,南海岛礁工程建设已得到飞速发展。在海洋工程建设过程中,钙质砂作为一种重要的地基材料得到十分广泛应用。由于钙质砂成因与一般陆源砂存在显著区别,因而其物理力学特征亦不同于一般陆源砂。在采用钙质砂作为建筑材料进行工程建设过程中,针对陆源砂所构建的常规工程建设理论和技术存在一定不足,因此,需进一步针对钙质砂物理力学特征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为形成针对钙质砂的工程建设理论和技术提供相应的支撑。考虑到实际海洋建设工程中仍存在军事抗打击、波浪荷载作用、施工及长期沉降等应变率相关问题,本研究着重针对钙质砂率相关宏细观力学行为进行深入探究,侧重于其颗粒破碎与应变率效应关联特征,并采用多种类别室内试验以及数值试验对其进行分析。基于上述工作,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针对原状钙质砂基本物理特征进行测定,着重分析其原状试样级配特征、比重以及相对密实度等基本物理性质。此外,针对钙质砂形状复杂以及多孔隙两重要特征进行定量化表征。结果表明钙质砂比重较一般石英砂高,为2.79。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钙质砂颗粒形状及其孔隙形状均更为规则,孔隙等轴性更好。(2)分别针对单颗粒钙质砂破碎行为的尺寸效应、率效应以及垫效应进行系统的室内试验和数值研究,明确了单颗粒钙质砂颗粒破碎强度及破坏模式的尺寸、加载速率以及配位数相关性。随着颗粒尺寸、加载速率以及配位数的增加,钙质砂颗粒破碎特征强度增加,颗粒破碎强度的离散性增加,颗粒破坏模式亦发生转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反函数法构建得到可表征颗粒破碎强度尺寸效应、率效应以及垫效应耦合作用的随机化方程,所提出方程可有效表征单颗粒钙质砂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颗粒破碎强度分布特征。(3)依据颗粒破碎强度特征以及颗粒破碎模式特征,有效地将颗粒破碎强度的离散化方程引入离散元数值模型,从颗粒尺度实现了室内试验与数值试验的有效关联。此外,进一步基于离散单元法基本理论框架,提出一种全新的离散元颗粒破碎模拟方法。将所提出颗粒破碎模拟方法嵌入离散单元法计算程序中,并通过室内试验对所提出方法进行验证,从宏观响应和颗粒破碎响应两个层面充分验证了所提出颗粒破碎模拟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可认为该方法有效规避了传统离散元颗粒破碎模拟方法易出现的质量体积不守恒以及局部应力引入等问题,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颗粒破碎模式的复杂性。(4)以室内三轴试验为基础,针对钙质砂试样剪切行为的率相关性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相对密实度和不同围压条件下的试样强度特征以及变形特征进行率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剪应变率的增加,钙质砂试样剪切强度增加,剪胀特征更为显著。从颗粒破碎角度而言,随剪应变率的增加,试样颗粒破碎程度降低。此外,将所构建单颗粒钙质砂强度方程引入离散单元法中构建对应三轴试验数值模型,分析了其率效应细观作用机制,认为钙质砂剪切行为的率相关性由颗粒破碎作用分量和颗粒重排作用分量两部分组成。另外,采用细观参数以及物理性质一致的数值模型进行不破碎颗粒材料的率相关剪切行为特征分析,并通过对比可破碎与不可破碎试样剪切行为的率相关性,发现不可破碎试样剪切行为的率相关性较弱,进一步对比两类试样剪切行为特征,对颗粒破碎效应进行了定量化分析,分别给出了钙质砂强度特征以及率效应的颗粒破碎作用分量。(5)基于等应变速率固结试验以及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探究钙质砂试样压缩特征的率相关性,分别针对中低应变率条件以及高应变率条件下钙质砂压缩行为进行分析。钙质砂压缩过程中屈服应力随应变率的增加逐渐增加,在中低应变率条件下,试样内部最终颗粒破碎程度随应变率的增加而降低,对于高应变率条件而言,试样内部最终颗粒破碎程度随应变率的增加而增加,但其增长趋势并不显著。(6)以一维压缩蠕变试验为基础,探究钙质砂时效变形行为特征。分别将颗粒时效破碎模型及速率过程理论引入离散单元法中以模拟可破碎和不可破碎砂性土体的蠕变行为。结果表明钙质砂蠕变行为呈现出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可划分为瞬时蠕变,衰减蠕变以及稳定蠕变三个阶段,颗粒破碎主要发生在衰减蠕变阶段。
其他文献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一致认为胸腺在MG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胸腺切除手术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然而,由于MG临床表现和分型的多样性、胸腺区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手术入路的可选择性等,胸腺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径路、围手术期管理以及疗效评价等仍存在争议。鉴于此,由24位从事MG外科治
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转型推动下,伴随着消费者购物需求多样化和碎片化等特点,线上线下零售企业积极开启渠道升级与迭代。除了传统的电商购物平台之外,零售商超积极探索多种细分零售业态,如以京东到家为代表的O2O(Online to Offline)即时购物模式、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零售新物种模式、以苏宁易购为代表的全品类全渠道零售模式。在全渠道零售中,实现渠道整合、优化购物体验的线上下单门店自提(Bu
超导量子计算在近年来发展迅猛,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位和规模的不断拓展,超导量子计算在解决某些特定问题的上,已经体现出了量子优越性。基于此,超导量子比特与其他系统的混合体系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声是吉赫兹频段适合在固体中传输信息的优秀载体,相比于微波信号,低波速短波长的声信号可以单独寻址高度集成超导量子芯片上的单个量子比特而很少有信号串扰到不希望操作的其它量子比特。所以声
近邻星系为研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根据其形态或光谱的特征,星系被分为了不同的类型。星系的光学发射线、恒星形成率、标度关系及其反馈过程在星系形成与演化的研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积分视场单元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启了近邻星系研究的新手段。本论文中,我们基于Ma NGA巡天和Wi Fe S对近邻星系积分视场单元的观测,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1)恒星形成反馈对星系运动学的影响。(
超导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医疗、交通、能源和大科学装置等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实用价值。尤其是铜氧化物超导体,其超导转变温度在常压下高于液氮温度,可以为超导强电和弱电应用提供极佳的研究平台。在基础科研方面,高温超导材料的非常规配对机理等若干问题,一直是凝聚态物理领域最活跃的研究课题。尽管通过大量研究,人们已经从现有的铜氧化物和铁基超导体中寻找到很多经验规律,但是关于高温超导机理尚没有达成普遍共识。
声子声子耦合和电子声子耦合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经久不衰的热点之一。对这些相互作用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解材料基本物性,还是在寻找新型材料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研究声子声子耦合有助于人们理解材料的平衡态构型,热输运和动力学等性质,有利于人们寻找和设计新型的绝热材料、导热材料、多铁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等功能材料;而研究电子声子耦合对于理解材料的电学和光学性质,如半导体载流子迁移率、光电转换、电输运性
引力波GW170817与它的电磁对应体短伽玛射线暴SGRB 170817A和千新星AT 2017gfo这一里程碑事件确认了来自于双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短伽玛射线暴和千新星的成协。而另一个里程碑事件快速射电暴FRB 200428与来自于银河系内磁星SGR 1935+2154的X射线暴成协表明了磁星至少是快速射电暴的一种起源。这些事件更加促使人们去寻找引力波、短伽玛射线暴和快速射电暴三者之间的成协,因
与板间地震相比,板内地震虽然稀少,但却能带来巨大的灾害。为了更好地认识板内地震,本文选取了四个构造背景不同,但都发生板内地震的区域作为研究区。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本文获得了各个研究区的P波速度结构。然后,本文探讨了九州岛火山的起源、土耳其地区地壳及上地幔的变形模式、青藏东南缘的地震分布、和美国中东部地区的岩石圈横向变化及地幔深部结构等问题。再分别研究了各区域内深部结构与板内地震的关系。并进一步对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是目前胃肠道最复杂的疾病之一,由于其致病机理的不确定性,导致该疾病尚无法完全治愈。IBD反复发作可引起结肠炎相关结肠癌的发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IBD早年主要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IBD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深入研究IBD发病机理,对于IBD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也是我国生物医学领域研究人员亟待解决的
声学人工材料(包括声子晶体和声学超构材料)进一步拓展了自然界中声学材料的弹性波性质,能够实现奇异而有趣的物理效应,如负折射、超分辨成像、声学隐身等。本文通过构建声学人工材料中的几种狄拉克锥形色散关系和透射型超表面,实现了声波的多种异常调控操作。本论文在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回顾了声学人工材料的分类、相关研究背景、最新进展以及声子晶体中狄拉克锥形色散关系,并概述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在第二章中基于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