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内大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研究:四种典型构造区的对比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xj1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板间地震相比,板内地震虽然稀少,但却能带来巨大的灾害。为了更好地认识板内地震,本文选取了四个构造背景不同,但都发生板内地震的区域作为研究区。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本文获得了各个研究区的P波速度结构。然后,本文探讨了九州岛火山的起源、土耳其地区地壳及上地幔的变形模式、青藏东南缘的地震分布、和美国中东部地区的岩石圈横向变化及地幔深部结构等问题。再分别研究了各区域内深部结构与板内地震的关系。并进一步对比总结,不同大陆构造背景下,深部结构与诱发板内大地震的因素的异同点。1.日本九州岛地区位于欧亚大陆的东部边缘,菲律宾海板块正在向其下方俯冲,属于岛弧地区。通过加入莫霍面反射震相,本文获得了九州岛地区地壳的高分辨率三维P波速度结构,尤其是得到了精细的下地壳结构。结果显示,在九州岛地区的活火山下方,存在从地表连续或断续延伸到莫霍面的低速异常,可能代表了火山作用的岩浆通道。它们发源于俯冲的菲律宾海板块,由俯冲的菲律宾海板块的脱水作用和地幔楔内的角流作用共同产生。2016年熊本地震发生在上地壳内的一块低速异常区域的边缘,同时在震源区下方的下地壳内存在大范围的低波速、高衰减且高泊松比的异常区域,这一异常区域可能代表了从地幔楔上升的流体或者岩浆。这些结果显示,2016年熊本地震的发生受到了来自深部的流体或熔融物质的影响。2.土耳其位于欧亚大陆南缘,这里正同时发生着大洋板块俯冲、大陆板块俯冲和陆陆碰撞。本文获得了土耳其及邻区首个地壳内三维P波方位各向异性速度模型。通过对比P波方位各向异性结果与最大伸展方向、地表特征构造延伸方向、及横波分裂快波极化方向,可以推断:在土耳其西部,地壳与上地幔的变形方式是垂向连贯的;在土耳其东南部,垂直连贯的变形方式可能仅存在于地表及地壳内;而在土耳其北部,地壳与上地幔可能是解耦的。3.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位于欧亚大陆内部,为再活化的造山带。2019年长宁地震发生在上地壳内,其震源位于高速异常与低速异常交界处,之下的下地壳为高速异常,其发震受到了工业开采过程中的注水活动的影响。青藏高原东南缘下地壳内中存在大量低速异常,它们与壳内大地震的空间分布高度相关。4.美国中东部地区位于北美大陆东部,由稳定的克拉通和被动大陆边缘构成。本文获得了美国中东部地区地表到地下1000公里的三维P波速度结构模型。结果显示,美国中东部地区岩石圈存在着明显的横向变化;在地幔转换带和下地幔顶部,分布着大量高速异常,可能是早期俯冲的法拉隆板块或拆沉的岩石圈物质。新马德里地震带下方岩石圈内,存在着明显的低速异常,被周围的高速异常包围。低速异常可能代表岩石圈内高水含量的薄弱区域;其周围为稳定、坚硬的克拉通岩石圈。这种结构有利于集中构造应力,且流体进一步上升进入孕震层,能够诱发板内大地震。本文对比总结了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板内地震区的特点。不同构造背景下的板内地震震源区,其应力加载速率存在显著差异。在构造活跃地区,应力加载速率很快,接近板块边界的水平;而稳定板块内部地区,远场应力加载速率几乎可以忽略。但是,它们都受到了来自深部的流体的影响。流体能够增加孔隙流体压力,使得板内地震更易发生。但是,不同的板内震源区,其流体来源不同,这取决于具体区域的深部构造背景。
其他文献
与组合序列有关的同余式在过去几个世纪被广泛研究.我们在本文中证明一些涉及二项式系数、Apéry数与Franel数等组合序列的同余式.例如,利用调和数的同余性质,我们证明对素数p≥7有(?)(2k+1)Ak≡p+7/2p2Hp-1(mod p6),并且对素数p ≥ 5有(?)(2k+1)3Ak≡p3+4p4Hp-1+6/5p8Bp-5(mod p9),这里(?)是第k个Apéry数,Hp-1=∑k=
青藏高原是亚洲众多主要河流的源头,为亿万人口提供生活必需的水源,被称为“亚洲水塔”。亚洲水塔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青藏高原地区的降水,其中高原低涡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降水系统之一。由于青藏高原地形复杂、观测资料匮乏,对高原低涡的气候和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和变化机制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本文首先利用多套再分析资料和高原低涡的客观识别方法,得到了一套长时间序列高原低涡数据集,据此分析了高原低涡的时空分布、半
电子具有电荷和自旋两种属性,分别对应传统电子学和自旋电子学。后者解决了前者因有限尺寸而导致的电流泄露和热耗散问题,是近年来倍受瞩目的新兴学科。人们将自旋属性引入半导体器件中,制造出一系列新型自旋电子器件,带动了整个凝聚态物理学领域对于磁性半导体材料的探索与研究。磁光克尔效应推动了自旋电子学的发展,它的实质是光的自旋分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自旋依赖的光学性质在自旋极化输运、自旋光电流和纯自旋流等方面有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一致认为胸腺在MG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胸腺切除手术对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然而,由于MG临床表现和分型的多样性、胸腺区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手术入路的可选择性等,胸腺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径路、围手术期管理以及疗效评价等仍存在争议。鉴于此,由24位从事MG外科治
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转型推动下,伴随着消费者购物需求多样化和碎片化等特点,线上线下零售企业积极开启渠道升级与迭代。除了传统的电商购物平台之外,零售商超积极探索多种细分零售业态,如以京东到家为代表的O2O(Online to Offline)即时购物模式、以盒马鲜生为代表的零售新物种模式、以苏宁易购为代表的全品类全渠道零售模式。在全渠道零售中,实现渠道整合、优化购物体验的线上下单门店自提(Bu
超导量子计算在近年来发展迅猛,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超导量子比特的量子位和规模的不断拓展,超导量子计算在解决某些特定问题的上,已经体现出了量子优越性。基于此,超导量子比特与其他系统的混合体系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声是吉赫兹频段适合在固体中传输信息的优秀载体,相比于微波信号,低波速短波长的声信号可以单独寻址高度集成超导量子芯片上的单个量子比特而很少有信号串扰到不希望操作的其它量子比特。所以声
近邻星系为研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理想的研究对象。根据其形态或光谱的特征,星系被分为了不同的类型。星系的光学发射线、恒星形成率、标度关系及其反馈过程在星系形成与演化的研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积分视场单元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启了近邻星系研究的新手段。本论文中,我们基于Ma NGA巡天和Wi Fe S对近邻星系积分视场单元的观测,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1)恒星形成反馈对星系运动学的影响。(
超导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医疗、交通、能源和大科学装置等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巨大的实用价值。尤其是铜氧化物超导体,其超导转变温度在常压下高于液氮温度,可以为超导强电和弱电应用提供极佳的研究平台。在基础科研方面,高温超导材料的非常规配对机理等若干问题,一直是凝聚态物理领域最活跃的研究课题。尽管通过大量研究,人们已经从现有的铜氧化物和铁基超导体中寻找到很多经验规律,但是关于高温超导机理尚没有达成普遍共识。
声子声子耦合和电子声子耦合一直是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经久不衰的热点之一。对这些相互作用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解材料基本物性,还是在寻找新型材料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研究声子声子耦合有助于人们理解材料的平衡态构型,热输运和动力学等性质,有利于人们寻找和设计新型的绝热材料、导热材料、多铁材料、形状记忆合金等功能材料;而研究电子声子耦合对于理解材料的电学和光学性质,如半导体载流子迁移率、光电转换、电输运性
引力波GW170817与它的电磁对应体短伽玛射线暴SGRB 170817A和千新星AT 2017gfo这一里程碑事件确认了来自于双中子星并合的引力波、短伽玛射线暴和千新星的成协。而另一个里程碑事件快速射电暴FRB 200428与来自于银河系内磁星SGR 1935+2154的X射线暴成协表明了磁星至少是快速射电暴的一种起源。这些事件更加促使人们去寻找引力波、短伽玛射线暴和快速射电暴三者之间的成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