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国际上管理自然灾害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方法是保险机制,地震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提升区域内地震风险保障水平。自汶川地震以来,政府和社会大力呼吁构建地震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地震保险的顶层设计已经出炉,意味着地震保险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然而地震保险的实际市场表现却不尽人意,经营风险高、盈利难导致保险经营者们始终对地震保险保持高度警惕状态,地震保险认知程度低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有效需求和覆盖率,地震保险市场
【基金项目】
:
古塔结构静/动力灾变保护理论及工程应用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17838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上管理自然灾害最为常见和有效的方法是保险机制,地震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助于提升区域内地震风险保障水平。自汶川地震以来,政府和社会大力呼吁构建地震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地震保险的顶层设计已经出炉,意味着地震保险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然而地震保险的实际市场表现却不尽人意,经营风险高、盈利难导致保险经营者们始终对地震保险保持高度警惕状态,地震保险认知程度低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有效需求和覆盖率,地震保险市场形成了“供需双冷”的局面,并且相关政策体系不完善也都制约着我国地震保险的发展。因此,对地震保险的经营风险开展深入分析,探索可行、有效的风险管理方法,将对提高我国地震保险覆盖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基于此,本文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在对我国地震保险发展现状总结和地震保险风险测度的基础上,运用流程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对我国地震保险风险进行了识别,按照地震保险业务开展的流程共识别出了23种主要风险,并将这些风险归纳为四大类:纯粹风险、设计风险、引致风险和关联风险,且分别对这四种风险给出了界定,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2)为了了解地震保险纯粹风险的区域差异性,通过构建地震保险纯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优化改进的投影寻踪模型,对我国31个省域地震保险纯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并且结合Fisher最优分割法实现了我国地震保险纯粹风险的区域划分。评价结果和区域划分的结果表明,我国省域地震保险纯粹风险分布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特征,并且为了了解造成不同省域地震保险纯粹风险差异的原因,运用Theil指数进行了评价指标的差异分解,发现指标的类内差异是构成地震保险纯粹风险差异的主要决定原因。(3)定价是保险产品设计的核心环节,运用地震工程学的思想,通过概率性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和结构易损性分析,结合震害损失比,确定地震保险的纯费率,并设置相关调整系数对其进行修正。为了解决地震保险风险附加难以衡量的问题,引入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来精算地震保险的风险附加率,从而构建出了建筑物地震保险费率厘定模型。模型可以充分体现出保险标的地震危险性,也考虑到了结构类型、建筑功能、建造年代、次生灾害风险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解决了风险附加率难以厘定的问题。最后,通过加入算例,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建筑物地震保险费率厘定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4)为了降低消费者行为的引致风险,以陕西省为调查范围,进行了地震保险参保行为实证研究,结合条件价值评估法对陕西省消费者的地震保险支付意愿进行了测算,并利用回归分析得到了地震保险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陕西省消费者的保险意识高,但是地震保险的认知程度低,对保险业印象不好是限制地震保险发展的重要原因,震后人身伤亡风险保障的需求程度高。针对实证分析结论,从提高人身伤亡保障覆盖率、改善保险业形象、强化地震保险宣传等方面提出建议。对于地震人身伤亡风险保障的问题,引入巨灾小额人身保险的概念,并对开展巨灾小额人身保险的模式选择、经营主体和保费定价等进行了深入探讨。(5)提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地震保险保障体系,并且对地震保险保障体系中的四个子系统:法律制度、再保险制度、地震风险基金制度和监管制度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为构建完整的、规范的地震保险保障体系,降低政策关联风险,提出了相关建议。(6)进行了地震保险产品创新,提出了古建筑地震保险的概念。通过梳理古建筑保险的现状和分析古建筑保险开发的难点,对古建筑地震保险的产品设计进行了深入讨论。以砖石古塔的代表——小雁塔为例,在课题组对小雁塔增量动力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出了小雁塔地震易损性曲线,并结合古建筑的特征设置了相关调整系数修正,进而对砖石古塔结构的地震保险费率进行了厘定,解决了古建筑保险费率难以厘定的问题,并对古建筑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肌腱粘连作为手外科领域常见的并发症,一直是困扰着临床医生的难题之一。肌腱粘连的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成纤维细胞的过度增殖与活化,大量细胞外基质的沉积。目前,虽然已有大量临床和基础研究探索通过应用药物、物理屏障、康复锻炼等手段来预防肌腱粘连的形成,但是治疗效果不完全令人满意。最近的研究发现,一些小分子的药物也具有一定的抗组织纤维化的作用,比如二甲双胍、雷帕霉素。本课题拟通过开展体内、体外实验,研究二
<正>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双重预防机制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被正式写入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一、体系介绍(一)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1.定义企业通过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
图像在获取、传输及保存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导致图像质量退化,图像模糊是图像质量退化的一种常见表现。图像去模糊是指根据图像质量退化过程和图像先验信息去恢复原始清晰图像,在医疗、影视、太空探索及监控录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基于变分偏微分方程的图像盲去模糊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在Chan模型中引入模糊核的吉洪诺夫(Tikhonov)正则,提出新的盲去糊模型,利用交替极小化(Alt
共价有机框架(COFs)是一种高度结晶且长程有序的多孔聚合物,具有适于发光材料的有序π结构,近年来在有机发光领域备受关注。COFs聚合方式和堆积方式对于COFs材料的发光特性具有重要影响,但仍缺乏深入研究。基于此,本论文分别以芘基和苯并噻二唑基为原料,设计合成出两类发光二维COFs材料。通过掺杂制备了可拉伸的发光COFs材料,以便于可拉伸光电器件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芘基发光COF的设计
随着5G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网络要求在有限的无线资源和恶劣的信道环境下尽可能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同时满足保证高服务质量的要求。无人机由于其高机动性和部署灵活的特点,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无人机机载资源有限,在执行计算密集型任务时,不仅会由于算力不足导致任务时延过高,还会增加能量消耗降低续航时间,限制了无人机在该领域的应用。本文研究了携边缘计算设备的无人机的任务调度问题,对有关调度算法的思
物联网设备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得到了重要的应用,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许多物联网设备都存在着安全漏洞,而且物联网设备制造商难以及时地为其产品提供适当的安全修补程序,因而伴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这些设备容易受到外部黑客攻击造成信息泄露,进而会威胁其接入到网络的安全。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检测出连接到网络的可疑物联网设备并对其进行隔离,避免与网关
目的:子痫前期是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以妊娠20周后出现的高血压和尿蛋白为特征。母体免疫系统的激活和血管生成失衡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Toll样受体9(TLR9)在先天免疫中占有重要地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分别是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TLR9是否在母胎界面通过调节VEGFA和sFLT1的表达从而抑制血管生成
导电水凝胶是一种结合电导性与水凝胶多孔吸水特性的新型柔性电极材料,由于其电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可调性被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大多导电水凝胶的制备方法是通过电活性填料与绝缘聚合物基质结合方式制备,该方法在获得较好机械灵活性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影响了其电学性能。基于此,本论文致力于开发兼具高导电性和机械灵活性的导电水凝胶电极材料及探索新型制备工艺,以实现低成本大面积制备高性能、可集成的超级电容器件,从而适应并推
第一部分:妇科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目的:本部分的研究拟回顾性、连续性收集单中心妇科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multiple primary malignant neoplasms,MPMN)的临床资料并完成随访,从发病年龄、发病部位、间隔时间、FIGO分期、治疗方式及生存时间等方面对其行综合分析,旨在探讨妇科恶性肿瘤相关的MPMN的临床特点和生存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连续性收集
目的膀胱癌(BCa)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既往研究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来源的外泌体是转移内源性分子的载体,在BCa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含BMSCs来源的外泌体中miR-9-3p在BCa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第一部分: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筛选出在BCa中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在BCa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用q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