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本义表示味道,随着语言的变迁,“苦”也增添了新的引申义,涵盖对人的精神状态、心理感受、情感体验等诸多方面的描述,在汉语交际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汉语教学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但目前还没有将“苦”类词作为整体范畴进行研究的成果。本文以“苦”类词为研究对象,以《发展汉语》口语和综合系列教材及《新HSK词汇大纲》为依托,重点考察了“苦”类词在教材和词汇大纲中的使用情况,并通过问卷调查和搜集语料,分析外国学习者使用“苦”类词时产生的偏误类型和偏误原因,从而针对“苦”类词为教材和教学提出建议。本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目的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苦”类词的研究现状。第一章重点了考察“苦”类词在大纲及教材中的使用情况分析,统计了在《新HSK词汇大纲》和《发展汉语》12本综合及口语教材中出现的所有“苦”类词,并对其收录和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通过与《现代汉语频率词典》对比,考察大纲和教材的合理性与待商榷之处。第二章是面向中高级外国学习者的“苦”类词问卷调查,分为三部分:问卷设计、问卷目的和问卷结果分析。问卷设计部分又分为问卷的设计思路和调查对象的选择两部分。问卷的依据是词汇大纲、教材中出现的“苦”类词,及“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筛选出的常用“苦”类词,调查对象为于沈阳师范大学、沈阳理工大学、聊城大学三所高校60名外国学习者。第三章是基于问卷和“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偏误分析,从问卷分析和语料库中的偏误两方面入手,总结外国学习者在使用“苦”类汉语词时出现的偏误类型,总结偏误出现的原因。第四章在前文的基础上,提出“苦”类词的教材编写及使用建议,和教学上的建议,以期能为“苦”类词教学乃至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