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及Co-Fe、Co-Cu纳米线阵列的结构与磁性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744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多的纳米材料的研究中,一维纳米线阵列一直受到相当高的关注和广泛的研究。尤其是对于磁性纳米线的磁学特性的探索和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应用方面,磁性纳米线可以制成小型磁性器件;由于自身的一维特性,它可以具有很高的剩磁比和矫顽力,实现高密度垂直式磁记录,因此有望成为密度超过100Gb/in~2的磁记录材料。 围绕一维磁性纳米线,本文着重研究了利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多孔阳极氧化铝模板中沉积单质钴及其合金的晶体织构特性、常温及低温磁性,主要内容如下: 1.初步探索了沉积电压对Co纳米线晶体织构的影响。成功制备直径为20nm的钴纳米线,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纳米线为六角密堆积结构(Hcp),而且存在很强的(100)织构。升高交流沉积电压,晶体内部又出现了较强的(110)织构。 2.初步探索了沉积液pH值对Co纳米线晶体织构的影响。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pH值为4.5时:直径20nm的Co纳米线形成(100)织构,直径50 nm的Co纳米线形成(100)和(002)混合织构,而直径120nm的Co纳米线形成(002)织构。pH值的升高(6.4以上)将使直径20nm的Co纳米线诱导出(101)衍射峰,形成(101)和(100)混合织构;也可以使直径50nm的Co纳米线变成(002)织构,使直径120nm的Co纳米线变成(100)和(101)混合织构。不同晶体织构使Co纳米线的磁性有了一定的变化,尤其对于直径50nm的Co纳米线,(002)织构的产生使沿着纳米线长轴方向的矫顽力和剩磁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3.初步探索了沉积液温度对Co纳米线晶体织构的影响。发现沉积液温度对直径20nm的Co纳米线的织构几乎没有影响,而对直径50nm和120nm的Co纳米线的织构影响较大。沉积液温度的升高,倾向于使两个不同直径的Co纳米线都形成(100)织构。磁性测量结果表明,尽管直径20nm的Co纳米线织构没有变化,但由于温度的上升导致了较好的结晶度使样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技术(HR-MAS NMR)与主成分分析法(PCA)相结合分别对大鼠肝脏纤维化病变模型、人胰腺癌荷瘤裸小鼠模型以及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的代谢产物特征
本文首先介绍了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的基本概念、发展历史以及研究现状,简要综述了目前在模拟纳米复合结构材料光学性能方面的一些主要方法,接着总结了作者在攻读硕士期间以“贵
学位
蒙特卡罗方法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随机的模拟方法。由于自然界随机现象的广泛存在,使得蒙特卡罗方法不仅在传统的应用领域如核物理、统计物理、分子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