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高分辨魔角旋转核磁共振技术(HR-MAS NMR)与主成分分析法(PCA)相结合分别对大鼠肝脏纤维化病变模型、人胰腺癌荷瘤裸小鼠模型以及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的代谢产物特征进行了研究。 在大鼠肝脏纤维化病变模型研究中发现,纤维化病变使得肝脏脂肪含量增加:葡萄糖、肝糖、牛磺酸以及肌醇的含量相对减小;相对磷酸胆碱(PC)而言,胆碱(Cho)、甘油磷酸胆碱(GPC)降低。另外随着纤维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脂肪含量有一个先显著上升,再缓慢下降的趋势;而不同程度纤维化病变之间其它的代谢产物变化不明显。 在人胰腺癌荷瘤裸小鼠模型研究中,以磷酸胆碱(PC)为内标参照,结合PCA结果,发现癌变相对于正常样本,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乳酸、丙氨酸、谷氨酸类、胆碱、牛磺酸以及某些糖类相对增加,而甘油磷酸胆碱(GPC)及δ3.66处未知峰相对减少。在不同剂量放射治疗前后癌变组织的对比研究中,随着放射剂量的不断加大,肿瘤的体积不断减小,从谱图的单纯比较未发现明显的代谢变化,但PCA结果似乎显示不同阶段有一定的变化趋势,并由牛磺酸和含胆碱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所引起。 在大鼠慢性胰腺炎模型研究中,以PC为内标,可见慢性胰腺炎相对正常组织,GPC升高,TMAO&Bet、Glx、丙氨酸、甘氨酸以及δ3.88处未知化合物相对减小。由于胰腺炎及癌变组织本体不一样,正常大鼠与裸鼠之间存在一定的物种差异性,如胆碱类化合物、牛磺酸、甘氨酸、乙酸、δ3.88处未知化合物等,对胰腺炎和癌变的比较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余下工作将有待于后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