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间质性肺疾病是以肺间质、肺实质、肺泡腔受累,出现弥漫性渗出、浸润和纤维形成的基本病理改变的非感染性肺部疾病。结缔组织病是已知的最常引起间质性肺疾病的原因,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往往起病隐匿、难以逆转,预后不良。目前医学界对于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尚未形成统一、公认而有效的诊疗方法,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此类疾病时已发生不可逆转的、进行性加重的肺间质纤维化。故探索出新的、有效的诊断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的方法或寻找到相关的高危因素至关重要。目的本研究拟比较CTD-ILD与CTD-NILD患者在性别、发病年龄、吸烟史、临床表现、影像、肺功能等方面的分布特征及自身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性,总结CTD-ILD患者结缔组织病类型及其肺功能与自身抗体之间的相关性,探索用自身抗体预测CTD-ILD发病与否及其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从而提高临床医师对CTD-ILD的认识,指导临床工作。方法本研究为临床回顾性研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以及病史资料的完整性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确诊为结缔组织病的患者905例,按照其是否合并有间质性肺疾病划分为两组:CTD-ILD组与CTD-NILD组,并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发病年龄、吸烟史、结缔组织病类型、实验室指标(主要为我院检验系统所查的自身抗体项目,共14项,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心磷脂抗体ACA、抗n RNP抗体NRNP、抗Sm抗体SM、抗SS-A抗体SSA、抗Ro-52抗体Ro-52-Ab、抗SS-B抗体SSB、抗SCL70抗体SCL70、抗JO-1抗体JO1、抗着丝点蛋白B抗体CENPB、抗ds DNA抗体ADA、抗核小体RA-54、抗组蛋白DM-53、抗核糖体P蛋白DE),对于CTD-ILD组患者,额外收集其呼吸道临床表现、肺部听诊体征、肺部CT、肺功能指标(主要包括DLCO SB%、DLCO/VA%、VC%、FVC%、FEV1%、FEV1/FVC)。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CTD-ILD与CTD-NILD患者在平均发病年龄及吸烟史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CTD-ILD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多在51岁左右,相较于CTD-NILD其吸烟者更多见,而CTD-NILD患者平均发病年龄多在42岁左右,多为不吸烟者。CTD-ILD与CTD-NILD患者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均好发于女性。2.系统性硬化症、多肌炎/皮肌炎、类风湿关节炎较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更易伴发间质性肺疾病,系统性硬化症伴发间质性肺疾病的比例约为86.54%,多肌炎/皮肌炎伴发间质性肺疾病的比例约为84.78%,类风湿关节炎伴发间质性肺疾病的比例约为56.76%,干燥综合征伴发间质性肺疾病的比例约为46%,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发间质性肺疾病的比例约为37.63%。3.CTD-ILD患者较常见的呼吸道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干咳、气促、呼吸困难,并有约39.95%的CTD-ILD患者不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4.CTD-ILD患者常见的肺部听诊体征有细湿啰音(Velcro啰音)、呼吸音减弱、呼吸音粗、干鸣音,且绝大部分患者肺部体征可对称出现于双肺。无阳性体征者约占CTD-ILD患者33.18%。5.CTD-ILD患者肺部CT典型特征为网格状影、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影及蜂窝状改变,且大多数累及双下肺野。6.46.67%的CTD-ILD患者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53.33%存在弥散功能受损。7.CTD-ILD与CTD-NILD患者在NRNP、SM、SSA、Ro-52-Ab、RA-54、DM-53、ADA、JO1、SCL70阳性率上存在差异(P<0.05);SLE-ILD与SLE-NILD患者在ANA阳性率上存在差异(P<0.05);PM/DM-ILD与PM/DM-NILD患者在JO1阳性率上存在一定差异(P=0.05);SSc-ILD与SSc-NILD患者在CENPB阳性率上存在差异(P<0.05)。8.在CTD-ILD患者中,DLCO SB%与ACA、JO1负相关,与其他自身抗体无相关性。DLCO/VA%、FEV1/FVC与所研究的自身抗体无相关性。VC%、FVC%、FEV1%与JO1负相关,与其他自身抗体无相关性。在SLE-ILD患者中,DLCO SB%与ACA负相关,与其他自身抗体无相关性。DLCO/VA%、VC%、FVC%、FEV1%、FEV1/FVC与所研究的自身抗体无相关性。在RA-ILD患者中,DLCO SB%与DM-53正相关,与JO1负相关,与其他自身抗体无相关性。DLCO/VA%与ACA、JO1负相关,与其他自身抗体无相关性。VC%、FVC%、FEV1%、FEV1/FVC与所研究的自身抗体无相关性。在SS-ILD患者中,DLCO SB%、DLCO/VA%、VC%、FVC%、FEV1%、FEV1/FVC与所研究的自身抗体无相关性。在PM/DM-ILD患者中,DLCO SB%、DLCO/VA%、FEV1/FVC与所研究的自身抗体无相关性。VC%、FVC%、FEV1%与JO1负相关,与其他自身抗体无相关性。在SSc-ILD患者中,DLCO SB%与DM-53正相关,与其他自身抗体无相关性。DLCO/VA%与ACA、Ro-52-Ab正相关,与其他自身抗体无相关性。VC%、FVC%、FEV1%与ACA负相关,与其他自身抗体无相关性。FEV1/FVC与DE负相关,与其他自身抗体无相关性。9.对于CTD-ILD患者,DLCO SB%与ACA、DM-53、ADA、JO1呈线性相关(P<0.05),预测准确率为16.2%,VC%与JO1呈线性相关(P<0.05),预测准确率为13.9%,FVC%与JO1呈线性相关(P<0.05),预测准确率为13.9%;FEV1%与JO1呈线性相关(P<0.05),预测准确率为17.4%。对于SLE-ILD患者,DLCO SB%与ACA呈线性相关(P<0.05),预测准确率为48.6%。对于RA-ILD患者,DLCO SB%与DM-53、JO1呈线性相关(P<0.05),预测准确率为70.6%,DLCO/VA%与ANA、ACA呈线性相关(P<0.05),预测准确率为78.3%,VC%与JO1呈线性相关(P<0.05),预测准确率为55.4%。结论1.CTD-ILD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1岁左右,较CTD-NILD患者晚9年左右,可以认为,结缔组织病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疾病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时间;吸烟可能是结缔组织病患者伴发间质性肺疾病的诱因或危险因素。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多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常易伴发间质性肺疾病,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多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故建议符合以上基础条件的患者,即使无典型的呼吸道临床症状及肺部阳性体征,也要定期进行肺部CT、肺功能检查,以及早筛查有无间质性肺损害,便于早诊早治、改善预后。2.对于CTD患者,若肺部CT已出现累及双肺尤其是双下肺野的网格状影、磨玻璃密度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影及蜂窝状改变,则需高度怀疑伴发间质性肺疾病可能,建议完善肺通气及弥散功能检查明确有无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弥散功能受损。3.NRNP、SM、SSA、Ro-52-Ab、RA-54、DM-53、ADA、JO1、SCL70对于鉴别CTD-ILD与CTD-NILD有一定的意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ANA的强阳性对SLE-ILD的诊断有意义,而CENPB阳性不支持SSc-ILD的诊断。4.ACA、JO1阳性可能预示着CTD-ILD患者已出现肺间质损害,从而导致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受损,ADA阳性也预示CTD-ILD患者可能出现弥散功能受损,而DM-53阳性或许对CTD-ILD患者弥散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ACA阳性可相对好得预测SLE-ILD患者肺间质受损的程度及引起的弥散功能下降水平,ACA强阳性往往预示着SLE-ILD患者弥散功能受损严重。ANA、ACA、DM-53、JO1可以较好得预测RA-ILD患者肺弥散功能水平,JO1、ACA强阳性可能预示着RA-ILD患者弥散功能受损严重,而ANA、DM-53阳性可能对RA-ILD患者弥散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JO1阳性可能引起RA-ILD患者出现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DM-53、ACA、Ro-52-Ab可能对SSc-ILD患者肺弥散功能有保护作用,ACA、DE阳性预示着SSc-ILD患者可能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JO1阳性预示着PM/DM-ILD患者可能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